限制二本以下学生考研?凭什么?!

21考研接近尾声,不少22考研的同学也已经在有条不紊的备考了。

每年都有同学会面临这样的疑问: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身边朋友都在发奋,可自己的复习却毫无进展,本身本科出身条件不好,考研会不会歧视呢?”

因为本科背景的原因让部分同学在择校与备考中缺少那份势如破竹的勇气,今天就来聊聊!

01

言论来自哪里?

这些讨论最早出自一名科学网用户在2018年6月份发布的一个帖子。帖子全文见下图

看完可以发现:

在博主看来,一本生、二本生、大专生之所以会进入不同高校,其本质是智力上有差别,而研究生教育资源有限,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来培育高智商的一本学生。还说“目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难以从烂苹果中选出不烂的苹果”。

按理说两三年前的帖子,现在点击量应该并不多,那为什么现在又开始传播了呢?

这大概和今年的特殊情况有关。文章一开始已经提到了考研学子的各种困难,但是还有一个没有提到,就是——改革!

在考研一直这么难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在大力进行考研改革。包括我们之前提到的是:

1)中国传媒大学对考研进行了全面改革,包括设置、复试选拔流程、复试考核办法;

2)深圳大学调整、复试调整、招生专业调整为初试自考科目;

3)安徽省、江苏省《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省份加入改革阵营,涉及的考生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变化的方向基本上都是为了严格控制生源质量,提高录取难度,这与上面帖子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所以双非院校不占优势的考生担心可能面临的“轻视”。

这里必须明确,高校考研改革的意图是提高研究生的素质。

出身不好不是限制报考条件,而是对所有报考人员的归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此篇帖子提出直接限制二本及以下学生报考,与前者有本质区别。

02

双非生是否降低研究生质量?

双非生降低研究生质量?

不是。事实上,根据中国教育网6月发布的《 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研考生大部分是双非考生,约占83%,只有不到20%的考生来自“双一流”高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就是说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双非,并不是都来自名校!

其实教育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发现智慧,而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权利,这样的无理要求假如真的有一天被摊到台面上去讲,想必整个社会也是不会答应的。

关于这个问题回头想想,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怕自己的本科出身不好,想考985/211名校,即使考研初试成绩还可以,但是复试的时候难免会遭受歧视而被刷。

那么,研究生导师们是怎么看的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呢?

之所以喜欢985/211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很优秀,但是对于一个更优秀的普通院校的学生谁又会去拒绝呢?

03

考研学子应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个帖子过了两年又被关注了,还有一个原因大概和考研“歧视”有关。

不能否认考研的确有“歧视”,比如考研复试会看本科院校;调剂看本科院校;优质生源调剂计划等。

但在整体考研环境下,这些只是个别高校的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体,也不能解释“歧视”趋势的扩大。这些个别院校的个别“骚操作”,学生在报考时可以通过仔细筛选来避免。

大多数招生院校和招生导师的正常操作如下:

尽量淘汰“专业户”——那些只复习专业课,忽略基础知识的;

导师在批改专业课的试卷时不显示本科院校,批卷没有区别;

如果985/211学生的面试表现不好,就不会受到老师的青睐;

不是所有录取的学生都是985/211,普通院校符合标准就录取;

……

可见老师在整个招生中是公平的。其实他们的目的是招够优秀的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管你是双非还是985/211的学生,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

努力在初试中取得高分,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强化自己现有的优势,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成为导师想要的那种学生,而不是一味的关注本科标签。

双非生不一定不如985/211学生,仅仅以高考成绩直接限制考研资格是不公平的。

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言论不应出现恐惧与担心,而是应将更多精力放在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考研知识积累之上,激励自己不断提升自我!

每年那么多本科出身不好的同学都成功上岸甚至出现专业第一第二的好名次,那么下一个就是你啦!

研究生备考阶段有焦虑是正常的。但还是要注意疏导疏散!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

对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呢?

评论区留言讨论讨论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