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蛋返生”风波频上热搜,该事件背后:刺痛了99%家长的教育软肋

文:Candy

近日,河南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某发表论文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郭某声称,在其指导下,学生利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使煮熟的鸡蛋变成生鸡蛋并孵化小鸡。

熟鸡蛋“返生”?消息传出,瞬间“炸屏”。目前,相关部门已到涉事学校进行调查。

郭某表示不仅做了实验,而且“极其成功”。

据说“返生”了40多枚,还把“实验报告”写成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而在这之前,郭某还做过“超意念实验:熟绿豆的返生实验”,称学员可跟熟绿豆“对话”。

郭某身后的学校同样颇为“神奇”,除了教给学生“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还开展能量训练和教授意念移物,比如土遁、火遁、水遁等,且收费不菲。

该学校培训的主要方向为“孩子大脑无限潜能,培养孩子创造力”“全脑开发,您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电脑天才”,另外学校还设有“超感知全能全脑”“原子能量波动速读”“快速作文写作”等课程。

作为培训学校,他们开班授课,还有高昂的费用,竟然传授反智、反科学教育,摆明了要拿荒诞不经的想法去误人子弟、谋取不义之财。

但却从未被质疑,这其中显然大有问题。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火急火燎的报名参加?

不难发现,这些教育机构正是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钻了空子。

今年有个词特别火——内卷。它原本是一个社会经济学的词汇,指群体的成员之间由于恶性竞争,导致出现成本高、收益低的行为现象。

现在这一词频繁出现在教育领域,教育内卷化越来越普遍,趋势也越来越低龄,因此,从孩子们出生起,家长们也开始深陷教育焦虑。

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焦虑,唯恐孩子落了人后?

有没有不焦虑的父母?

是不是学习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不会焦虑?

父母的教育焦虑成为市场盈利的关键。

不少教育机构“利用”家长的教育痛点,延展出各种培训课程。

就像有的培训机构宣扬全脑开发,“几天练就蒙眼识字”,能做到“蒙眼识字”就是神童。

孩子透过特制眼罩下方的缝隙偷看,就能知道卡片上是什么字。

这里最核心的作案工具就是“眼罩”,孩子们佩戴上专属定制的眼罩后,即使眼睛被遮挡,也可以通过余光来看到眼前的事物,而家长作为成年人,戴上眼罩后就会处于完全的封闭状态,看不到眼前的事物。

拥有“第三只眼睛”的“天才儿童”由此诞生了。

为了欺骗学生的家长,不法分子还会以“玩游戏”的方式,诱导孩子一起演好这场戏,并让其“保守秘密”,甚至会通过心理暗示对孩子进行洗脑。

主要针对14岁以下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加之也渴望拥有“特异功能”,对此很容易信以为真。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呢?

教育机构抓住需求,一昧地声称孩子能够做到“蒙眼”就是具有了多么神奇的能力,去哄骗一些不懂行的家长。

在孩子能够做到“蒙眼识字”之后却无法提供后续的训练内容,只是让家长感受到神奇,从而促成报课。

之所以现在会有如此多的负面消息,其实大多也是出于此种情况。

为了让孩子在教育上面快人一步,有些家长急功近利,反而迷失了教育真谛。

网上有报道过一则新闻,杭州6岁小女孩的日程表引发了巨大争议,在这张课表上,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

女孩妈妈表示,这都是她一手筹划的,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身边的家长都在给娃报辅导班,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一口气给她报了10个兴趣班:模特、英语、主播、画画、舞蹈……

早上9点出门,到晚上7点多回家,孩子不是在上课,就是去辅导班的路上,连吃饭都是在车上解决。

为了让孩子接受好教育,上好学校,抢在前面的起跑线上,全中国的爸妈都开始“鸡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鸡娃”父母存在的教育焦虑几乎都来源于:我要给孩子最好的。

但往往不能认清现实:接受不了自己孩子的平庸;觉得孩子将来一定可以超越自己。

比起死磕“起跑线”,孩子更需要的是学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拿到重新定义起跑线的权利。

教育像是一场马拉松,赢的是耐力和节奏,而非“起跑线”。

缓解父母教育焦虑,首先应该成为孩子优秀学习的榜样,父母可以这么做:

01 家长应该正视教育焦虑

一些父母在教育上的确很焦虑,尤其当子女处在择校的关键时期。

一位杭州80后妈妈,在没有考虑到儿子要上学的问题之前,她和先生通过十几年努力奋斗,在杭州买下了一个100多㎡的大房子。

但后面为了孩子就学,2017年一家人又从100多㎡的房子搬出,住到27㎡的老破小学区房。

为买这套房子,家里老人十分不解,从大房子到老破小,是否值得?

因为孩子上学,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家长又开始陷入焦虑。

但是,细想一下,我们的焦虑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学习进步了?还是顺利上了好学校?

一定程度的焦虑也是积极的象征,说明有目标,有压力。

这种压力会部分转化为动力,推动孩子认真学习,推动家长努力工作。

但不可深陷焦虑,无法自拔,过度的焦虑,影响自己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得不偿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身教胜于言传

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让自己变成什么样子,所谓言传身教才是父母对于子女最好的教育方式,育儿先育己。

孙俪平时就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孩子自然也喜欢跟着读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孙俪曾在节目中说:“最美好的场景,就是晚上洗完澡,跟宝贝们一起玩玩具,我们三个人坐在床上,读一本书。爸爸经常不在,在的话,就四个人一起。”

亲子阅读时光给孙俪和孩子相处带来乐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的孩子。

有一天夜深,儿子等孙俪给他读书,那本书每页有六句话,她为了让等等早点睡,三句并做两句念完了。

等等怒了,说妈妈你念错了。然后,他竟然从第一页第一句话开始,把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把我读醒了,那一刻我觉得,我每天给他读书是有用的。”

父母的品行将影响孩子一生,孩子在成长中会模仿学习周围人,而家长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孩子记在心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遵循孩子自然发展规律

孩子的发展是阶段性循序渐进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各自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且不可急功近利,让孩子背负该年龄阶段无法承受的压力。

超前教育,在年轻父母中比较流行,孩子在小小年级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

5岁的孩子,正是色彩敏感期,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五颜六色的涂鸦,心中所想,喜欢用绘画表达出来。

家长却让孩子学习素描,这样反而弄巧成拙,孩子创作热情降低,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的艺术灵感。

欲速则不达,家长洋洋得意,孩子却疲惫不堪。

想要激发孩子的潜力,家长们就必须遵循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变化做决定。

顺应孩子每个阶段自然发展规律,教育和引导必须遵循渐进的、适度新颖的原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在教育的大环境下,孩子稍有点逊色,有的家长会不自觉的陷入焦虑。

“你看人家孩子能考第一名,为什么你不能”。

“人家钢琴比赛获奖了,你什么特长也没有”。

家长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开始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这种方式很容易打击孩子自尊心,严重者还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高压下的教育往往具有破坏甚至摧毁性。想要缓解这种焦虑,不妨多关注自家的孩子,少和别人家孩子对比。

对于他所擅长的事物,家长正确且适当的鼓励很重要。

可以让孩子提高自信心,激发自己的潜能。

教育有技巧,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如果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都是不值得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一味的追求教育成果,制造焦虑,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万万不可取。

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家长应该以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

同时做到对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帮助的全面发展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标签: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