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的“中国式怀孕”,对妈妈的身心伤害极大,孕妈们请远离

文|莹妈

农村婆婆:结了婚就赶紧怀孕,早点怀孕,我还年轻能帮你带孩子。

怀孕了就要多吃一些,一个人吃两个人补,吃得多一些,身体健壮一些,孩子就更健康。

生孩子的痛我们都有经历过的,痛痛就过了,哪有什么打无痛,无痛会影响孩子智力的。

中国有很多的特殊文化和风俗,而这些怀孕的风俗,其实对孕妈身心都有伤害。

五种中国式怀孕,一种没有遇到过的妈妈,真的很幸运

第一种:结了婚就赶紧怀孕

小时候听那些三姑六婆讨论:这家的媳妇一过门就有了,那家的媳妇过门一年了,还没生孩子,该不会是有问题吧?

以前的人一般都是相亲结婚,结婚前男女双方见面会比较少,直到结婚才会住在一起。

而且很少会在结婚之后避孕,一般都是结婚马上就怀孕生孩子。

以前女性的地位也比较低,结了婚之后就相夫教子,没有太多的想法,似乎也能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并不建议结婚就生孩子,首先刚结婚,两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

而且结婚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整个过程把新郎新娘弄得精疲力尽,只想倒头大睡,哪里还想着生孩子的事。

建议结婚之后可以磨合一段时间,比如说一年左右两个人生活得比较融洽了,再考虑生孩子。

第二种:怀孕就要多休息

小潘是一个职场女性,婆家的经济条件还不错,结婚没多久就怀孕了,而小潘自己还想在职场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婆婆和老公就劝说她:我们家又不差你那份工资,而且你现在怀孕了,不能这么劳累要多休息。

结果小潘辞职回家之后,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整天在家里面追剧,或者偶尔看看书,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结果自己到准备生的时候体重整整增加了50斤,去医院待产的时候,医生说孩子估计有八斤多要剖腹产。

怀孕并不是生病,不需要多休息只需要减少压力心情愉悦,不要做一些搬重物的重体力活就可以了。

孕妈妈在孕期运动大有好处:

能够增强体力促进健康,有助于顺产。

能够刺激肠道的蠕动,减少便秘

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经常卧床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利于身体的健康,经常活动的话,防止血栓的形成。

孕妈妈运动更有助于预防血糖过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建议孕妈妈每天坚持30分钟的运动,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散步、游泳或者瑜伽之类的运动,特别推荐孕妇瑜伽,建议可以找专业的老师指导,对于保护孕妈盆底肌弹性大有帮助,防止漏尿以及促进产后修复。

第三种:一个人吃两个人补

怀孕并不是一个人吃两个人补,因为胎儿需要的营养并没有妈妈这么多。

孕早期不需要过多的摄入营养:

有很多妈妈胃口不好甚至是呕吐,这其实是胎宝宝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因为妈妈吃进去的东西,对于妈妈来说是营养,对于幼小的胎宝宝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微毒的东西,所以胎宝宝不希望妈妈吃太多的食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饮食中注意三少三多:

少吃高糖食物

比如说含有糖分的饮料,或者说是饼干、面包、蛋糕,或者说自己做的菜尽量不要放糖。

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奶油蛋糕、肥肉或者说是动物的皮,含有的脂肪比较高,尽可能地少吃。

少吃高热量的食物

比如白米饭热量不低,我们不要每天吃三大碗饭,而是要注意吃饭也要吃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多吃粗粮

吃饭的时候可以偶尔吃芋头,红薯或者玉米,这些粗粮可以减少我们热量的摄入。

多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每周吃两次,每次吃100克左右,可以很好地起到补铁的作用,预防妈妈缺铁性贫血。

多吃蔬菜

怀孕之后每天蔬菜达到一斤以上,水果控制在半斤以内,蔬菜含有的糖分比较低,脂肪含量很低热量也很低,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妈妈便秘。

第四种:生孩子哪有不疼的,无痛分娩会影响孩子健康

前不久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妈妈在生孩子的时候,因为很疼要求要进行无痛分娩,但是老公和婆婆都不给自己签字,因为觉得无痛分娩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导致孩子智商受影响。

婆婆大多会觉得生孩子哪有不疼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这个产妇没有办法,只好疼得死去活来地把孩子生了出来,但是出了产房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打老公,护士们都拉住这个妈妈,妈妈最后把鞋子都脱了,扔到老公面前。

无痛分娩是非常少量的麻醉,对孩子的大脑没有任何的影响,反而有利于妈妈更快地生出孩子,防止孩子在产道中被压迫过久影响大脑供氧。

第五种:坐月子脏臭丑

坐月子不能洗头,坐月子不能刷牙,坐月子不能洗澡,坐月子要多吃一些,坐月子要多躺,那这些都会让孕妈妈变得又脏又臭,甚至蓬头垢面的看起来很丑,这些坐月子的习惯真的是陋习。

坐月子并非不能洗头洗澡,只要洗完头洗完澡要尽早吹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坐月子一定要坚持刷牙,否则出了月子你的牙齿就毁了,坐月子的时候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如果不刷牙的话容易导致龋齿。

坐月子不能天天躺着要经常下地活动,预防血栓的形成。

远离5种中国式怀孕,母亲节做一个优雅的母亲。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