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此话并非迷信,有现实依据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有所作为,才能在年老之后享受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拼来的一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同时也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本在彭泽县当县令,后主动提出告老还乡的要求,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能够告老还乡的官员,通常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这个积蓄可以让他们不用为自己的后半生发愁,可以安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时光。不过,还有一些老人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所以在老了之后没有钱可供自己再去消遣时,就会倚老卖老,问自己家中的儿女或者是子孙要钱,这样的现象在现代生活中也是非常多见的。古人云“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此话并非迷信,有现实依据。

若是年轻人遇到一个一直问自己索取的老人,并且这个老人还和自己血浓于水,那这件事就会变得很棘手。首先,给老人钱显然是一种纵容,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直有靠山,若是不给老人钱,就会显得自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有一个网友也被这个现实问题弄得不知所措,她的奶奶问自己要了很多次的钱,最开始只是几万,后是十几万,这些钱都是用来给他的两个叔叔还贷款。

因为老人没有了挣钱的能力,但是看着自己的儿子没能力偿还贷款可能会被人上门催债,实在是太过心疼,所以只能对自己的孙女伸手,这件事情实在是令很多网友都非常的无语。其实,如果一个老人过度地宠爱自己的孩子,就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古人云“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就是在阐述这个道理。老人的孩子年龄也不会小,这个时候若是老人还是在无限地纵容他们的生活习惯,一心向着他们,只会让他们连最基本的独立成长都做不到,而且还容易变成啃老一族。

古人总结出来的很多道理,都是在具体的事例之中得到的启发。这些道理还是能够在现代社会成立,这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最根本的智慧。古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已经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认知,家庭条件好并不代表一个孩子就可以成长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若是这个家庭的父母太溺爱孩子,给予他过于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就会让他觉得一切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所以也不会去珍惜自己得到的事物以及他和别人之间的情感。

而且,在父母的溺爱之中,这些人也不用去经历太多社会的磨练,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他们的生活能力还是和小孩子一样。民间有着一个例子,就是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春秋时期,郑国的国主郑武功和武姜结婚,他们生下第一个儿子是郑庄公,第二个儿子是共叔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武姜在生郑庄公的时候经历了难产。众所周知,古代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所以一旦产妇经历难产,就得忍受巨大的痛苦,也只有顽强的意志力可以让她们继续顺利地活下去。所以,武姜在生完郑庄公之后,就非常的讨厌他。这种讨厌其实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毕竟生育这件事情是母亲自己选择的,又怎么能去怪自己的孩子。

而武姜又生下了自己的二儿子共叔段,在生共叔段的时候,武姜没有再出现难产的情况,生产过程非常的顺利,所以武姜对自己这个二儿子就非常的宠爱。郑庄公后来成为了世子,武姜还多次去让郑武公废掉自己的大儿子郑庄公的世子之位,让自己的二儿子共叔段去做世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溺爱,也让共叔段没有经历独立成长的过程,郑庄公即位后,武姜还一直帮小儿子谋反,结果共叔段根本无法赢过郑庄公,只能开始过流亡的生活。这也就证明了溺爱会让一个孩子连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没有,母亲让自己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管自己的父亲多么的有才能,自己都不愿意吃苦去吃苦,最终也只会失败。

若是父母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长起来,就必须要让他们去经历人生的挫折,同时也不要给予他们太多,否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无论做错什么都有人去保护自己,永远不会被人抛弃,这种不理智的爱,终究会让一个孩子变成一个社会废人。

参考资料:

《乐府诗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