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学校的“暖春”,公立学校的“晚秋”,普通家庭的“寒冬”

文|睿评(诚言呈语旗下账号,独家授权发布)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如果是在五年前,有人说“上学把家里给上穷了”,那我一准儿觉得您是把孩子给“扔”国外去了。

因为在美国、英国这些地方,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的话,似乎也只有去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这么一条路。

那没辙。

在教育高度产业化下的西方,上学这事,本来就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买卖。

而且这事也用不着太操心。

因为有经济能力把孩子从小送到国外的,大概率也不差钱。

相比之下,国内就舒服多了。

对于80后和大部分90后来说,很少会有人对学费有什么概念。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免费,高中只是象征性地收几百块钱。

最“贵”的大学,也不过是从20年前的一学年大约4600多块钱,涨到了5000左右。

这也能叫开销?

但是在现在,能有底气这么“豪横”地反问的人,正在私立学校的“物超所值”之下,变得越来越多少。

提起私立学校,可能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吸金神兽”。

因为有一部分的私立学校,本身就是为了弥补教育资源的覆盖率不足而设立的。

严格来说,这些学校有一部分的公益性质。

当然了,论教学质量的话,一直也就是那么回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对于那些像西方私立学校一样,把教育当成一门生意的学校,却在“猥琐发育”了二十多年后,开始逐渐露出了资本的“獠牙”。

这两年,网上频频有人晒出“天价”学费缴费单。

一年数十万的学习开销,也屡见不鲜。

对于没上过任何培训班的80后来说,刚开始,我很难理解这钱到底都花哪去了。

难不成现在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已经能达到可以培养出“哪吒”的程度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超出认知水平的开销,让我不禁想到了那些被我随手扔掉的招生海报。

从办学宗旨,到教学理念;从名师介绍,到外教团队;从硬件设备,到软件辅助…

你只要能耐着性子看完这样一份营销效果直接拉满的海报,很难说会不会动心。

毕竟,没有人比中国的父母,更重视教育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过,我觉得这还都属于浮于表面的“纯硬件”。

因为无论是招揽名师、引进外教,还是更新教学设备,这都可以通过资本的力量来完成。

而且,单凭这些,就收取高昂的费用,也会让人心生芥蒂,不敢轻易涉足。

怎么办?

好办!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套用在私立学校的身上,就是“能力培养”、“素质拓展”。

这不就是十多年以来,互联网公知们嘴里那些国内教育的“痛点”吗。

虽然你不知道他到底培养了什么能力、发散了什么思维,也不知道自家孩子的素质到底得到了怎样的拓展。

但是,别人家孩子有的,你家没有。

我就问你慌不慌,烦不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被忽悠瘸了的那一批家长,开始心甘情愿地踊跃报名。

半信半疑的那一批,也更想“先试试看”。

至于压根不相信的家长,最终也大概率会去买个“心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花高价买高配,这虽然会让一部分人在提及私立学校时,总是一口柠檬一口醋。

但是真能让孩子考上个好大学,这事也是真的值。

不过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真的是由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带来的吗?

恐怕未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国内,有一种奇怪的现象。

越是生活条件好,文化水平高的父母,越重视子女的学历。

反而是生活水平一般,知识水平有限的父母,会更容易相信读书无用论。

那么从这方面来说,私立学校的高学费,本身就是一道划分家庭阶层的分水岭。

当然,这也是一种生源质量的筛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生源质量高的最大作用在哪?

在于学习环境。

单纯地描述,可能不直观。

我举个例子。

我读高中的时候,是在一所省重点高中。

虽然那只是一个四线小城市,但是这所学校的本科达线率,常年接近100%。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论师资力量,2003年全市统一上电视课(那时还没有网课)的时候,讲师全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论生源质量,也是集中了全市的尖子。

在这里,你身边努力用功的同学,就代替了督促你学习的老师。

同宿舍挑灯夜读的学霸,让你宁可睁着眼闲着,都“舍不得”睡觉。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在初中时天天四处“浪”,但是到了高中突然就能“坐得住”了?

我回答的原话是:在那样的环境里,但凡是还要一点脸的人,都不好意思不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的那些“超级私立学校”,其实也是在走着我们那所学校的路子。

名师提高学校影响力,进而吸引高质量的生源。

而高质量的生源,又作用于名师的教学成绩单。

完美的正循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只不过,我是幸运的。

因为我们学校的学费,一学期只要320元。

但是如果单纯是多花钱,就能让我的孩子读那所学校的话,我愿意把这个学费的后面,再加两个“0”。

可能有人会说,你抨击了半天的私立学校,到头来还是会去选他们。

但是我想问的是,如果真有条件的话,谁又会不选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年前,私立学校要资历没资历,要成绩没成绩。

10年前,在部分发达城市里,私立学校已经开始和公立学校平分秋色。

到了如今,很多地方的升学率,都被私立学校刷起了榜。

反观被“挖墙脚”的公立学校。

就像是当年被各个“第一中学”挖角的县级学校一样,名师资源“入不敷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优秀教师的培养周期,相当漫长。

而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天然”的营销优势,又加速了生源和名师的流动。

似乎私立学校的“春天”,正是踏着公立学校的“秋天”而来。

而为此买单的,则是处于“冬天”的普通家庭吧。

标签: 教育 学费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