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华裔“虎妈”:若中国经济处于世界第一位,我将改回中国籍

引言

《无题》有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中国老师对孩子们的倾情付出。说起中国教育,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棍棒底下出好人。在中国,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抓得非常紧。以往应试教育时,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而现在即便在向素质教育改革,学生家长和学校仍旧没有松懈下来尤其是家长,在学生下下课之后,仍旧会将他们送到课外补习班,不是补习上课的知识,就是学习更多的技能,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和中国式教育相比,西方国家的孩子就要轻松一些,他们用来放松的时间会相对多一些,能够获得成长经验就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的假期也比中国要长很多。就连大人们也有寒暑假,寒暑假一来,他们就会集体停止工作去度假。其实不管是中国式教育还是西方教育,都培养出了一群优秀的人才。曾经有一个呆在英国的华人虎妈在教育纪录片里说如果中国经济第一,她将会改回国籍。

这个纪录片名叫《英国的华人虎妈》,所记录的是三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故事。三个家庭虽有不一样的生活背景,但三个家庭的妈妈都属于虎妈,而爸爸则只管自己的生活,对妈妈的行为表示无奈,虽不赞同但也不会阻止。

马修、南森、朱丽叶是这三个家庭的孩子。从5岁开始,他们就没有痛痛快快地玩儿过,每一天都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甚至每一天的行程,都是被妈妈安排好的。像马修,即便是出去旅游了回来,第一时间不能休息,而是要投入学习,南森的妈妈同样要求他不仅要练习钢琴,更要把主课学习抓起来。朱丽叶的妈妈更厉害,她甚至都安排好了朱丽叶未来该做什么工作。

在孩子的教育上,几乎都是这些妈妈在作安排,而孩子们的爸爸却没有很多顾忌,并不会掺和到孩子和妈妈们的事情中去。渐渐地,孩子长大了,他们十分优秀,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不像是被压迫着长大的人。而这些孩子之所以能这么优秀,是得益于母亲的孜孜教诲。孩子们成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母亲的功劳很大。然而针对于这三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有人却认为这个母亲是在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他们没有快乐的童年,就没有快乐的人生。

对于孩子们的成长经历,马修的母亲认为她没有做错,在她还没有移民到国外时,中国还很贫穷,中国人正是因为拥有了这种精神才在改革开放的短短四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观,拥有了不俗的成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事实上,中国式教育并不只有外国人所认为的那种压迫,中国妈妈给孩子们的奖励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当孩子们努力学习并获得一定成绩之后,中国的妈妈也会奖励他们,让他们得到他们所喜欢的东西。这就是让孩子懂得,通过努力才有回报。

中国式教育的背景是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积贫积弱,国内的环境不太良好的情况下衍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身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只能更加努力的学习和生活。国外的家庭之所以不用逼着孩子们学习,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一个好的家庭条件,孩子们衣食无忧,自然能毫无压力的生活。但那时候的中国不一样,要想追上世界人的脚步,就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样,过去的那个中国实在是太过于弱小,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将中国变强,于是艰苦奋斗便是中国的发展精神。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自己努力奋斗,家庭的将来、孩子的将来、国家的将来才能更好。

中国式教育或许在国外看来不能被理解,但却是实打实的有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培育出一个又一个的人才也是不可否认的。每个国家的教育方式不一样,但一切都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的。获得成功后他们也会深深地感谢祖国,正是因为有了年轻的不放松,才有了年长的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语

快乐教育固然好,中国式教育也有可取之处,两种教育方式都各有千秋。但初衷都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建设发展好才做出的打算,同时也希望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童年,才能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无题》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