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娃,将来谁更有出息?挨打的娃有这两个优势

导语:中国式父母的教育子女仿佛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奉行“不打不成器”的原则。因此,在很多家庭中就会出现父母的打骂声夹杂着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多数父母希望能够教育出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有时候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明显与父母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娃,将来谁更有出息?挨打的娃有这两个优势。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以为你好的理由进行过管制约束我们的行为,在父母眼中我们所犯的错误干坏事都必须自己承担后果,当然后果免不了父母的一顿胖揍,最终以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揍一顿会效果好,当然打骂的太多次后就会发现打骂貌似也并不是十分管用,关键时候还需要连哄带揍。

父母本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懂事,最终却总是以父母生气孩子哭闹结束了这场战斗,在打骂孩子后父母却又痛心疾首,这孩子怎么就不听话呢,要是乖乖听话能用得着挨揍吗?这边父母千叮咛万嘱咐,那边孩子左耳朵进右耳多出,总之就是不让父母省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水平也有所他提高,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了很多种,而打骂式教育在现当代的文化潮流的推动下是否还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最直接的途径,现在的父母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子女,打骂孩子是否真的就是正确的举措。

特别是如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下,孩子在每个家庭中都是父母的心尖肉因此宠爱有加,怎么舍得打骂呢。可是和孩子讲道理貌似行不通,就如同鸡同鸭讲,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沟通起来不仅费时费事,还费力,最终收效甚微。

因此可以看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父母想打孩子,想要孩子活出他们想要的人生,而是孩子他实在太欠揍,父母用沟通的方式根本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倒不如一顿打来的直接有效孩子还乖乖听话。只是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正确的沟通交流,而打有时候只是让他们学会顺从,恩威并重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有错是要惩罚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作为父母要做到惩罚有度,并且在平时对对孩子的教育中要让孩子懂得错误要接受惩罚,正确会受到表扬,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对错观,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到恩威并重。否则孩子只是一味的宠溺就会没有接受挫折和批评教育的能力,面对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向上海4月17号跳桥自杀的十七岁男孩一样。

那么,究竟在教育中对孩子以打骂式教育好还是宠爱式教育好呢?这两种教育方式哪种会更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相比较之下那种更适合孩子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一下,为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式作出调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被揍着长大的孩子抗压能力强,心态好

孩子在被犯错时父母并不会因为是个孩子而让他逃避他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会受些皮肉之苦,但是却对孩子的思想观念做出明确的划分,那就是赏罚分明,这样有利于孩子是非对错的明确。

当然父母也应该对孩子明确指出错误挨罚的原因,这样孩子在明白道理的同时也懂得遇到自己做错事情时并不能选择逃避,逃避的后果更严重。然而如果父母从来不舍得对孩子做出惩罚只是在孩子犯错时批评阻止,等孩子在融入社会后就会受不得一点挫折,特别是男孩子没有该有的男子气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挨打长大的孩子有一颗强大而坚定的内心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高强度的生活压力下虽说生活很累但是也会锻炼出我们的可塑性和抗压能力。而孩子经常生活在一个赏罚分明,奖惩有度的家庭环境中就会十分明确自己的定位,能够在面对别人的欺负时冷静自持,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

而经常在宠溺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遇到外来伤害时不仅不知道如何应对,并且只会被动挨打,而且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只会一味地退缩和无奈的哭泣,并且他们的抗压能力差,很脆弱,随时都会因为不知道样的原因而畏惧不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结:

虽然打骂孩子看似一种不对的行为但是,凡事都是双面的,有利就会有弊,只要用的合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阻碍反倒是一大助力。当然物极必反,对孩子的有罚自然也有赏。

父母要在严格要求孩子时自然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一点上要做到一视同仁,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是父母的监督人,秉持公平公正的家庭教育才会真正地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标签: 孩子 父母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