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刮起一股风潮,叫做“穷养儿,富养女”。怎么回事儿呢?就是现在啊,流行把闺女当个宝,闺女是小公主,是掌上明珠,闺女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儿,这一世的小棉袄。儿子成不受人待见的了。
要说这股风是怎么流行起来的,那大概是从短视频平台说起。很多年轻家长喜欢在上面晒萌娃的日常。家长们在视频里对闺女那是捧在手心怕散了,含在口中怕化了。尤其是爸爸,看闺女的时候两眼放光,嘴角含笑。转头看向儿子,就一脸嫌弃。给闺女准备的食物精致可爱,营养丰富。给儿子准备的就是草莓屁屁,橘子丝丝,香蕉皮皮。闺女犯错误,爸爸就拍拍她的头,语重心长的说:“犯一次错误也是有情可原,但是爸爸跟你讲道理哈,这个小朋友啊是不可以随便乱动大人东西的。”如果是儿子犯错误,就眉头一皱:“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怎么没记性!”
当然,短视频是为了喜剧效果,内容夸张了一些。亲生父母肯定是不会这么狠心对孩子的。但是这也代表了一部分80后90后家长教育思想的转变。小编小时候,重男轻女的守旧思想“余孽”横行。我们听惯了某婆婆听说儿媳生的是女儿,起身就走,连看都不看一眼;儿媳做B超说是怀的女娃,公婆和老公坚持要拿掉,结果拿下来才发现是个男娃,一家人失声痛哭。这类故事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就发生在我周围。
那时候,“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没有彻底清除,过年过节儿媳妇和女儿是不让上桌吃饭的,得单开一桌。老人家会偷偷给孙子买玩具,不给孙女买。相当年,为了生一个男孩,有不少家庭冒着被罚的风险一生再生。现在如果你听到有女人叫“招娣”、“胜男”“念儿”这类名字,那也许就代表着一段封建家庭里悲伤的童年。
也许是对童年遭遇的反抗,也许是女权思想的解放。总之,当代家庭似乎对女孩子的到来有更多的期待。年轻人挣脱了“传宗接代”思想的禁锢,单纯从自己喜爱的角度去看,女孩可爱、沉静、贴心,男孩相对就活泼、调皮一些。还有一种说法是,女孩是父母的小棉袄,而男孩都是给别人家生的,娶了媳妇忘了娘。
这种思想的转变虽然令人感到欣慰,但是要当心过犹不及。女孩富养,放在过去是说要给女儿吃好的穿好的,所谓“吃过见过”,这样才不会被穷小子几块点心,几块布料轻易骗了去。放在今天这个时代,女孩子的富养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演员马伊琍曾说,女孩富养的最高境界是能讲究,也能将就,女孩子要过得了将就的生活,有一天才会凭借自己的努力真正讲究起来。精神世界的富养是必须的,物质世界要看情况。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给孩子创造富足的生活条件成了家长们乐于做的事。经常看到“某某明星的女儿一身大牌奢侈品”,“某某童星5岁生日礼物是一颗钻石”这类的新闻。就连普通人家里对孩子也有过分娇惯的情况。上学放学豪车接送,一双鞋动辄一两千,有的孩子连白开水都喝不了,只喝婴儿水。
这样娇生惯养的女孩将来到了大学的集体里,进入了公司工作,会不会一身“公主病”?她们能抗住社会的压力吗,能经得起生活的洗礼吗?就算家长可以一直保证孩子生活富足,不愁吃穿,但是有钱不一定就顺顺利利。生活总有坎坷,没有耐心和毅力的女孩,也许只能回到依靠男人的老路上去。
男孩穷养放在当今社会,是说男人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更大一些,所以要从小培养男生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有担当,要磨炼男孩的钢铁意志。这样做是没有错,但是小编偶尔也会为男孩小小的“委屈”一下。都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可为什么放在社会中,家庭里,还是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呢?
高晓松说过,真正的女权主义并不是单纯为女性争取权益,而是在为两性的平等而斗争。男人不应该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男性也不应该永远是感情中让步的一方。古有花木兰,今有屠呦呦、陈薇、孟晚舟等千千万万个优秀女性向社会证明,男女是可以共同肩负时代和谁的责任的。所以比起男孩女孩如何区别抚养,我会更加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改变社会对男性女性的区别待遇,给孩子们一片更平等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