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已经叫了很多年了。教育部的文件和通知下发了一个又一个,措施也是接连不断,各个公办学校也都照章办事了。
学生负担重,这是共识。希望学生减负,教育局、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本身在这一点上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结果非常打脸,这么多年来,中小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区别仅在于本来该学校学习的知识,现在需要去培训机构学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很简单,“药方”开错了,头痛医脚。根本就没有找到学生负担重的原因。自然不会有任何效果。
l学生负担为什么这么重
很多人认为,中小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在于学生人数增加,而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为了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竞争必然加剧。学生负担也就会越来越重。
也有人认为,这是超前教育的结果,部分学生超前学习,为了不被拉下,剧场效应下,绝大部分学生都被迫进入超前学习模式,这才是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根源。
教育部的减负手段都是针对以上现象,公民同招,摇号入学是为了优质平衡教育资源,严格限制各学校超纲教学则是为了阻止超前学习模式。
但这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学生负担重的最大原因就是都想考上一个好大学。而考上好大学的目的不是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个好工作。仅此而已。
l为什么非要考上好大学
只有顶级大学本科毕业甚至硕博毕业才能在就业市场有竞争力,985,211全国平均录取率不到10%,名额就这么多,要挤进前10%甚至1%,除了拼命学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中职毕业行不行?不行,别说中职毕业,就是二本毕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所谓合适的工作,要求并不高,仅仅是这份工作的收入可以让人有尊严,体面地活着。
不能怪现在的孩子歧视中职,非要考名牌大学,而是目前社会只给出了这一条路,这也是学生毕业后可以让自己体面生活的唯一途径。(家里有矿的请绕行)
70年代的学生为什么负担不重,因为他们可以上中专,可以上技校,毕业了一样能有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一样可以体面的生活,当时的社会给他们留下了很多条路可走。自然没必要非死拼高考这一条路。
l减负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通常情况下,任何规则都是规定下限。比如,工厂定指标,只会规定最低不能低于多少,从来没有看到过最高不准超过多少。
又比如,体育比赛,只会规定报名成绩不能低于什么水平,但绝对不会限制最高不准超过什么水平。
而减负不是,减负是规定上限,规定你不能学得太快,甚至还列出所谓的“负面清单”,严格规定哪些知识点属于超纲。包括现在的幼儿园去小学化也是基于同样的思路。
这等同于强行压制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压制那些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伐峰填谷式的做法有着浓重的大锅饭痕迹,本质上是鼓励后进。
l减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是依靠普通人,而是依靠极少部分的天才。正是这些天才的涌现,才使得科技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突破,才使得人类文明不断地向前发展。
减负,强行遏制天才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用种种手段使得天才平庸化。如果强行给牛顿、爱因斯坦减负,还会有牛顿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吗?
事实上我们是否已经扼杀了我们自己未来的牛顿,未来的爱因斯坦呢?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因为这类事很大可能真的已经发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也曾说过,减负必将影响我国科技的未来发展。因为减负事实上是避难求易。最终损害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结: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过去了才有可能在未来能够体面的生活,争夺的是未来的生存权,这种情况下谈减负?这不是胡扯吗?只要不是白痴,没人会听你的。
要减负,其实也不难,只要多给几条出路就行。只要制造业能够再次辉煌;只要真正提倡工匠精神;只要让学生多几种选择;只要中职毕业的学生,也能找到工作,体面的生活。
根本不需要三令五申的减负,也根本不需要一个通知接着一个文件的不断折腾,学生的负担自然而然就减下来了。这才是正道,也是减负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