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经验谈:小低年级,语数英哪科最重要?

作者:大虎妈。广州鸡血妈,混迹北上广深虎妈群,四处讨教鸡娃攻略。有那么一个小目标是把娃鸡进神学院四大奥班一线民校级别的初中。

今年入读神学院的一姐因其闪闪发光的JL名誉全国鸡娃圈,在剑桥通用英语等级考试这条路上,一姐已经走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她在数学学科上也拿了不少份量沉甸甸的杯碗,可谓是毫无弱项。

不过有意思的是,我在与一姐的“虎妈”交流时,她透露了一个经验教训,如果重头再来,她会给孩子在四年级之前加码语文和英语(你没看错是“英语”)。

大虎已经是高年级的准“战士”,最近对一姐妈妈的这番话慢慢体会得越来越深。

大虎在二年级上学期很早就通过了KET考试,四年级上学期也一下子就过了PET,两次顺利的裸考导致自我感觉良好,但其实仅仅是“通过”的成绩,现在才明白“含金量”和意义并不大。

到了五年级,对于有志冲刺顶尖学校的娃来说,最重要的是数学这个“不会就是不会”的难关。小高年级的数学与低年级相比,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解题答题的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变,难度骤然提升。

对于原本数学拓展就不是很好的孩子来说,小高要想再追上跑在前面的“第一集团”,已经是只能靠遗传基因决定的事,而对于有拓展但还没开足马力的孩子来说,再加把劲,还能让自己的选择面再扩大一些,站上的台阶再高一些,而数学真的也不只是一个只靠基因就能决定成败的学科,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打磨训练——这样的情况下,高年级还想往上冲一冲的孩子,势必得牺牲英语和语文学习的时间。

这样考量,的确应该在低年级尽量多地闯英语这道关。学神一姐小学六年就在剑桥英语等级路上打通关,每个年级顶尖的英语学科牛娃,在四年级前基本已经完成了FCE级别的挑战,本届六年级有神娃,在她本人四年级的时候,已经通关CAE。

有意思的是女娃在英语学科上达到很高等级后,都不约而同转战数学,而且前面说的这些学神,也都凭借基因+专注努力,在数学学科上同样收获了很好的成绩。

一姐妈妈反思这一路走来,总结小学前四年其实花了太多时间去攻数学关,其实应该把这些跟小低年级、小中年级“智力题”死磕的时间,放到语言的积累上去,甚至可以用这些时间多做一些阅读。

大虎的经验教训是,通关KP并不难,难的是低年级能拿到优秀以上的好成绩。虽然大虎很早就通过了KP考试,但因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多,迟迟未能计划好英语学科上的晋级之路,导致五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反超,高年级学生拿到PET优秀的几率更大(因为阅读理解能力根据生活经验有所提升),这样一来,虽然都有过关凭证,但优秀的证书含金量显然更高。

学校审视证书时更重要的是看成绩,而不是你拿到证书的时间,所以三四年级通过PET,跟五六年级拿到PET优秀相比,肯定是后者更受认可。

说完英语,必须严肃讲讲语文。大虎的语文现在与数英相比,是一门拖后腿的学科,即便在校内,她也不太容易拿到特别拔尖的成绩,皆因积累的确不够多,针对这门学科的练习,也做得太少。

我觉得在面对语文这一科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端正心态——这也是我本人的教训,我不太重视语文的学习,也不认可目前传统教学路线里,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方式,但无论怎样抱怨,目前的学习方式和考核办法,就是最公平也最科学的方式,作为学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去尽力做好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背诵文段、文章,古诗词、小古文,尽量多地积累词汇,学习成语的意思和用法,要学会做“阅读理解”题,要学会写考场作文。

其实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光是在这一门课上拿到漂亮的分数,还要为其他学科做好铺垫。大虎在数学学科跨级刷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最大的痛点在于应用题,课内成绩非常不稳定的时候,缺陷也在对应用题的读题速度、理解题目的准确度上不够。看看类似这样的题目:

长方形相框这题当然娃错得比较离谱,即便是在她所理解的“至少”这个条件下,如此拼装长方形相框也没有实现“至少”的目标。但对“至少”这个词的钻牛角尖,以及对“镶上铝条”这个条件的理解,都可以归因于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缺陷,和生活经验的欠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图总结归纳“观察结论”的题目,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考查更深入,孩子不光要懂得数学基本知识点,还要学会运用,并把运用方式表述出来。这其实是理科学习当中非常有必要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科研都需要记录结论和进行解释,在这个角度看,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是理科科研能力呈现的最基本条件。

总结来说:

1、低年级娃务必特别重视语文、英语两个学科的积累,着重培养孩子对这两个学科的学习习惯;

2、语文同样需要一定量的刷题,多接触阅读理解的专题训练,从低年级就应该抓起;

3、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说,

还要勤写,多练笔;

4、尽量快速搞定英语等级考试,尽量突破优秀的等级分数;

5、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做到这些,到了高年级自然能尝到甜头。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