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四个肢体语言,不会说话也不妨碍表达,看懂后带娃更轻松

约有10~20%的婴儿曾出现过有肠绞痛的现象,通常在6个月前会自动消失。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是所有妈妈公认最耗费精力的一年,宝宝两三岁以后虽然淘气,但起码能和宝妈有个交流的过程,不舒服了也大致能说明白。

而小婴儿不论是饿了、累了、烦心了,表达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嚎啕大哭,可谓是“宝宝的心事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有经验的人带孩子,往往能识别出宝宝的肢体语言

当了妈后的小莉再也不复从前精致的模样,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要不是为了喂奶,真恨不得把吃饭的时间都用在歇息上。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小莉确实为了照顾宝宝付出了很多。

小莉的妈妈心疼女儿,看小莉一个人应付不来,就赶来帮忙,小莉妈妈带孩子的第一天,小莉就觉得轻松不少,有经验的人带孩子,就是不一样。

宝宝像往常一样哭闹,小莉照常想排查一下是饿了还是便便了。结果妈妈却径直把孩子抱起来用手轻轻按揉宝宝小肚子,宝宝果然很快安静了。小莉直呼神奇,问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妈妈埋怨小莉:“当妈的人了,还这么大大咧咧,你看啊,宝宝早都喂饱了还一直这么闹,一边哭一边蹬腿,多半是肚子不舒服。”你得注意理解孩子的肢体语言,小莉连连点头称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婴儿肢体语言你了解多少?看懂的妈妈带娃更轻松

不知有没有宝妈这样想过,要是宝宝能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那照顾起来该多省力啊!尽管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是对自己的身体已经有了一些控制能力,对外界刺激也能做出一些反应。

密歇根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凯瑟琳博士认为,“如果父母一时无法理解孩子想告诉你的话也没关系,观察宝宝的行为规律很容易就可以解读婴儿的暗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常孩子想表达需求或是情绪时,往往在行为上也会做出相应动作。爸爸妈妈如果能理解这些独特的“肢体语言”,在照顾宝宝时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相应解决方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婴儿四个肢体语言,不会说话也不妨碍表达

1. 握拳代表饥饿

新生儿出生时对手部控制能力不断强化,一个月至两个月之间手可半张,四个月后可完全张开。

研究人员发现,婴儿在饥饿状态时往往伴随着紧握双拳,而双手放松的状态往往意味着他们已经吃饱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抬腿代表腹痛

新生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叫,需要考虑是否是因肠绞痛导致的不适引起的。

如果宝宝在哭闹过程中伴随频繁抬腿的动作,在排除饥饿、排便需求后,多半可以确定是由肠绞痛引起。

3. 挥手代表惊吓

在受到突然的刺激时,婴儿会表现出惊吓反应,惊跳反射是婴儿特有的原始反射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婴儿一旦受到突然的惊吓,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大叫一声,而是立马哭闹,同时伴随着两个小手用力挥舞,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新生儿视力较弱,视线范围较小,对声音也很敏感,妈妈及亲人靠近孩子时切记动作轻柔,不要大声喧哗。

4. 摇头代表想休息

研究人员发现,相当多的婴儿也许是在模拟胎儿时期处于羊水中的状态,在想让自己快速进入平静状态时,会轻轻摆动自己的小脑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一动作多出现在睡前或稍微有些紧张的时候,如果看到宝宝主动摇头,妈妈可以给予一定安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延伸阅读:婴儿肠绞痛的两种缓解方式

1. 轻揉腹部帮助排气

在明确了宝宝是因腹部不适而哭闹之后,妈妈可以轻轻按揉宝宝的肚子,帮助缓解肠道不适,促进排气、排便,肠道内气体排出,婴儿疼痛会得到一定缓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飞机抱”缓解肠道不适

让宝宝趴在家长一只胳膊上,手托住宝宝腹部,另一只手轻抚背部,这就形成“飞机抱”的姿势,手部适当的压力可以有效减轻宝宝腹部疼痛。

糖果妈妈叮嘱:“飞机抱”对家长体力要求较高,最好由身体强壮的爸爸来完成,以免失手伤到宝宝。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