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学位、提质量,深圳力补教育短板|深圳新跨越

“打拼生活很辛苦,但难的时候会想,熬吧,等两个孩子考上大学了、工作了,也许就会好了。心里有个盼头日子好过些。”的哥雷师傅笑着说。

2002年,雷师傅从家乡河南平顶山来到深圳开起出租车,一干就是18年。在深圳,他迎接了两个孩子的出生,女儿今年17岁,读高二,儿子今年9岁,读四年级。

孩子们出生后就一直跟随雷师傅夫妇在深圳生活、读书,在雷师傅的心里,再难一家人也要“在一起”,“一些老乡会把孩子放回老家,孩子慢慢跟父母会不亲,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大城市,孩子们能见识的更多、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也是雷师傅将孩子带在身边的重要原因。

孩子快到读小学年龄时,雷师傅一度很忧虑,“不知道像我们这种没有深圳户籍、房产的,能不能让孩子顺利在深圳读上书。问了很多身边的朋友,什么样的说法都有。很愁!”

后来去学校问了后,雷师傅才最终放下心。提供了身份证、居住证、社保、房屋租赁合同、计划生育证明等一些基本证件后,他很快就为孩子成功申请到了深圳公办学校,并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雷师傅表示,

雷师傅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租车生意比以前难做了许多,他身边的部分老乡也选择“退车”回老家发展,“一天努力跑十来个小时,一个月最多也就赚六七千,除掉2000多的房租、一家人的生活成本,几乎所剩无几,有时还得吃老本。”

但雷师傅似乎没有退路,“孩子们从小在深圳读书,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已经很难回去了。”他每天早上10点出车,孩子们已经去学校;凌晨2点多收车回家,孩子们已经熟睡。这样的工作作息让雷师傅一周很难跟孩子们见面交流。

“没办法,这么辛苦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生活的更好。”雷师傅说,尽管深圳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但他仍然喜欢这座城市,“干净、赚钱机会多、对外来人员不排外、更公平。”

他也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够珍惜在深圳就读的机会,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将来在深圳这座城市成家立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雷师傅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轻松在深圳入读公办学校,雷师傅孩子在深圳求学的过程,记录了深圳这座“外来打工者大市”在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与近年来不少地区生源下降、学校数量减少趋势不同,深圳的中小学招生人数连年增长,基础教育规模已经和北上广等超大城市相当

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深圳小一、初一新生分别为11.8万人、8.5万人,而2017年分别为18.19万人、10.82万人,增幅分别达54%、27%。深圳学位需求增长幅度可见一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位供给情况事关生活在这座城市人们的切身利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近年来,随着“二孩”、异地高考政策实施和深圳户籍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深圳市高中学位需求增长显著,同时由于深圳土地资源紧缺,高中学位十分紧缺。

去年中招后,有关公办普高录取率下降的消息就引发市民的焦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解决高中学位缺口,深圳力度空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近年来,深圳教育部门持续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加快集团化办学步伐、引进名校合作办学……教育部门通过提升建设标准、深化办学内涵、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力求实现“办一所优一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城市飞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包括教育在内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这可以说是目前深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短板。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深圳在这方面的努力。”

一位教育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深圳通过力补教育短板,实现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双提升,更好地满足市民“学有优教”的期盼,也助力这所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撰文】孙颖 徐峰

【图片】朱洪波 鲁力 徐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