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没落了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在带来耻辱的同时也给这座北方重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对外交流的中心、天然的良港、临近国家中枢,如此多的先天优势,让天津能够得风气之先,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中心,从而催生出了无数新式学堂,南开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说“知中国者,必知南开”,这里的“南开”指的就是南开大学,虽说有些夸张,然而南开大学也的确配的上这般盛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恶意中伤的言论悄然兴起,质疑南开大学没落了的谣言甚嚣尘上,小编对这个说法可不敢苟同。

校训,无疑是体现学校意志的最直观表现,早在初创之时,南开大学校父严修便提出了“尚公”“尚能”的主张,1934年,南开创校校长张伯苓正式提出“允公允能”的校训。“允”为文言语首助词,是“既”、“又”的意思,我们可将其解释为“承诺”、“要求”。以“允公允能”为校训,就是期望南开学子既要有“爱国爱群之公德”,又要有“服务社会之能力”

而在这两点上,南开大学可谓言出必行,使命必达。南开精神,一为允公,即“爱国爱群之公德”,试问在世界历史上,作为一所私立学府,在战争中被侵略者忌惮,从而首先被夷为平地的能有几所?唯南开大学耳。

校园被炮火摧毁,这是南开人的悲伤,也是南开人的骄傲,因为那时的南开大学,是爱国救亡的最前线,是新派思想的萌芽地,是仁人志士的汇集点。而侵略者对于南开大学的“特殊对待”正是对南开允公精神的背书。

南开精神,二为允能,即“服务社会之能力”。在南开大学历史上,各界能人辈出,数学有陈省身、吴大任,化学有何炳林、陈茹玉,政治有周恩来,物理有吴大猷、郭永怀,文学有曹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我国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科技奖励获得者、国家杰青、国家各部委、各地区正副职领导等,这些顶尖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奋楫前行,为我国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至于允公允能的后半句“日新月异”,则是指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这一点上,南开大学就更有发言权了。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近两年来更是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成果。

2019年,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到2018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8年以来,南开学者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6篇。根据ESI最新统计数据,南开共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近日,全球顶级科研期刊《自然》发布增刊“2021中国自然指数”,根据2020年的文章贡献份额,列出中国100强科研机构名单。该榜单中,南开大学排名第11位,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44位。根据2020年的文章贡献份额,《自然》增刊同时列出中国50强化学科研机构名单,南开大学排名全国第8,成绩不俗。

去年,南开大学251个项目获得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化学、材料领域新增3名“杰青”;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新增5名“优青”;自动化科学领域获批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不仅如此,南开大学还主办了第六届中欧生命科学论坛,揭牌成立细胞应答交叉科学中心、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可以看出,南开大学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日新月异”的真谛,锐意进取,有所作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小编想,一所高校能做到既有“爱国爱群之公德”,又有“服务社会之能力”,更兼强烈的进取精神,怎么可能会没落呢?

关注“在言高校”,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资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