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打来的特殊求助电话

“二哥,我是德玉,您还好吗?”今年5月27日,当刘德玉和表哥刘二励通过微信视频问候时,两人早已激动不已。这是哥俩失联了32年后的第一次通话。

同为河北省天津市人的刘德玉和表哥刘二励为何失联了32年?他们又是怎么失联的?7月6日,记者来到刘德玉老人的家中详细了解了这次“隔屏团圆”的经过。

两兄弟失联32年

今年69岁的刘德玉老人,初中毕业后从天津市来到了河北省承德市的某军工企业。后他的父母亲举家支援大西北来到了青海。1970年,17岁的刘德玉也因为家庭关系从河北省承德市调到了青海柴油机厂,而大他一岁的表哥刘二励去了内蒙古兵团。

起初,两人没有因为奔赴各自的岗位而失去联系,还经常通过书信往来。直到1984年,刘德玉因工作原因到天津市出差时看望了其表哥刘二励,这也是他和表哥刘二励的最后一面。

“没想到我们公安局的民警们这么负责任,刚开始我还抱着怀疑的态度,我真的没想到还能有找到表哥的这一天。”采访中,回忆起和哥哥儿时玩的场景,刘德玉泪流满面。他回忆说,1987年姨妈去世后,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和表哥联系少了。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柴油机厂更名为青海海力公司。他们家的地址也变了。

单位和家庭地址的改变并没有减少刘德玉对表哥的思念之情。1989年,当刘德玉再次写信给表哥时,信件相继被退回,显示查无此人,电报也发不出去。随后,刘德玉拜托同厂的天津人到处打听表哥的下落,但均无结果。

32年来,刘德玉从未间断过对表哥的寻找。直到今年5月27日,海东市乐都区公安局碾伯镇派出所副所长杨发申打来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后,他恍如在做梦。

寻求未果求助热线

其实,在刘德玉寻找表哥的同时,他的表哥刘二励也在多方寻找打听他的下落。

记者通过微信视频连线采访到了刘二励。今年70岁的他精神矍铄,现在是一名著名的漫画家。1989年,他写给刘德玉的多封信件也相继被退了回来。

“30多年前没有手机、电话,我们之间的来往主要是靠信件。”刘二励回忆说,当时既要工作还要带孩子、照顾老人,一段时间没联系后就失去了联系。

当记者问及为何要坚持寻找其表弟时,刘二励坦言,因为从小到大,他们感情甚好,不论是上学还是玩耍都在一起。“和弟弟失联后我很伤心,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弟弟的寻找。”刘二励强忍着泪水对记者说,多年来,寻找弟弟的心愿一直在他的心头萦绕。

随着岁月的更替,生活水平好了,刘二励的儿子也长大成人走上了工作岗位。他的儿子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网上查找到了海东市市民热线电话。通过电话将父亲寻找弟弟的想法告诉了工作人员。

海东市市民热线电话工作人员接到求助后,立即将此条求助信息反馈到了乐都区公安局,该局又将此信息转到了碾伯镇派出所。

杨发申告诉记者,当时,接到一个从天津市打来的特殊求助电话,称其和弟弟于1989年失去联系,这一失联就是整整32年,请求帮忙寻找。“电话那边哽咽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求助人寄全部希望于派出所的压力。”杨发申说。

警民携手兄弟团圆

在详细问清楚求助人失联弟弟刘德玉的详细情况后,民警通过警务系统查到刘德玉为青海原柴油机厂员工,但因为企业改制,原小区已拆迁,刘德玉的去向不得而知。

杨发申和另外一名民警立即展开了走访和调查工作。一边将这一消息分发到了“村警”群和工作群发动帮助查找,一边通过公安系统进行查找。但系统里名叫刘德玉的人很多,符合条件的有4个。民警没有气馁,经过大量摸排走访,最终确定刘德玉的现居住地后立刻前往。

当杨发申向刘德玉告知帮助其寻找到了失联亲人之后,起初他并不相信,还说多年前自己曾多次前往天津市进行寻亲,由于离家时居住的房屋已经全部拆迁,无法联系到亲属,他只能带着遗憾回到青海。时隔32年,派出所怎么可能帮助其寻到亲属。然而,杨发申当着刘德玉的面拨通了求助人电话那一刻,他激动不已眼泪再也止不住,相隔32年后,这对天津籍兄弟俩在乐都区公安局的帮助下终于“隔屏”得以团圆。

“真的非常感谢我们派出所,感谢民警们对我们老百姓的热忱服务。”刘德玉和刘二励一边抹着眼泪一边不停地感谢着民警。

群众事情无小事,这样的团聚让人欣慰。一直以来,乐都区公安局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处,把服务群众作为人民公安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将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效,解民忧,暖民心,为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断努力。

来源 | 海东日报

审核 | 仓烜

责编 | 马有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