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高考惊天大案,邓公批示:严惩不贷,否则穷人孩子没活路!

为了打破世家门阀的掣肘,隋文帝杨坚破天荒的推出了科举。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读书成为平民子弟跃迁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凝聚人心的利器,因此,国家层面主持的这种考试,必然要求公正、公平!

历朝历代,为了榜上有名,苦读者有之,浑水摸鱼者亦是不在少数,到了明清时,科场舞弊频发,不少人为之掉了脑袋也要补这个“缺儿”,堵上这一把,为的就是搏一个大好的前程。

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这场考试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今天的衡水中学已经变成全国的超级中学,谁也不曾想,在当年的衡水地区,有一位故城县委书记,名叫马连宝,在1977年的高考中,他引发了整个衡水地区学子的震怒!

话说马书记有六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分别在1973、1974、1976年保送到河北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和河北工学院。轮到四女儿的时候,本想如法炮制,保送某大学,不成想,国家恢复高考了!

按照当时的规则,并不是每个应届生都可以报名参加高考的,每个学校需要自己甄选考生,品学兼优者才可以上考场,参与角逐,毕竟,当年物资短缺,据说筹集印刷试卷的纸张都费了好大劲,而且全国的招生名额只有二十七万,即便是优中选优,最终全国还是有五百七十万人参加,这哪是挤独木桥,分明是钢丝上骑自行车嘛。

当年,马连宝的四女儿在读高二,她因成绩差,本没有资格参加高考,但在马书记的运筹下,从监考老师到考点主任再到教育局长,这些环节一一被打通。

不是成绩差吗?这好办,马书记直接给他换考号,又给她换了三次座位,四周还给她布置了“助考”,啥叫助考?说白了就是提供答案的考生。这个助考可没那么容易进入马书记法眼,马书记做事真的是“一丝不苟”,“助考”人选是优中选优,最后从几十里之外的一个公社弄来了一个数理化成绩好的人做“助考”,在当时“跨区”参加考试,这是违规的。

考试真正开始了,1977年12月15日上午,开考不到20分钟,马书记以是否需要药品的名义,派人进入考场,询问女儿有哪些不会做的,被告知后,早就准备好的老师在外面迅速将答案传给他女儿。

在马书记的带动下,当时的故城县招生办副主任张砚生也没闲着,开始动起了“歪脑筋”,组织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在考场外面搭建起了“答题班子”。

如此胡作非为,一时间,整个郑口考场到处到都是“串题”的人,还有更加明目张胆的,为了方便传递答案,居然在考场的墙体上直接掏了个洞!

考完后,马书记找到县招办,请他到地区招生办为自己女儿的招生录取跑腿。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么严重的舞弊行为惹恼了众多考生,一封封举报材料投到省里和中央。

邓公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这也太张狂了!如此胡作非为,让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办?要求相关部门彻查此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终,调查表明,县直干部及教师人员达到75人之多,马连宝等人被免职,郑口所有考生重新高考。不过,无语的是,他的四女儿第二年又参加高考了,还考上了大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