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50%学生淘汰进入中职,那国企能给中职增加20%就业机会吗

现在,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庭估计已经没有了。即使有,基本也是实在没有条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得已选择。

有人说,要承认自己孩子平凡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句话并不准确,更准确的描述是,现在的家长,在尽一切努力使得自己孩子尽可能不平凡。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学习成绩。

这两句话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不承认现状,或者不甘心承认现状;而后者则是一种无奈,是认清形势下的不得已选择。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天资都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孩子能否上清华北大,根本无需等到高考结束,早在上小学甚至更早,家长早就心中有数了。

中考,50%学生将被迫分流到中职。这是国家层面上的政策,不可能改变。孩子能不能上高中?以后能不能上大学?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心里其实都大致清楚。

之所以要尽最大的努力考入高中,只不过是为形势所迫,只不过是为了将来能体面一点,生活得有尊严一点,如此而已。

不要拿德国重视职业教育,德国有70%以上的学生分流到中职来说事。姑且不论这个数据是否准确,至少德国的中职教育是一贯的传统做法。

德国的中职毕业人员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和我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他们的蓝领一样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地位并不比白领差,在收入上甚至超过白领。

即使我国在80年代,也不歧视中职。那时候的中专生成绩并不差,即使比不上那些考上重点高中的学霸,至少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强很多。

因为那时候,中职的校风很正,中职真的能学到东西,中职毕业后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中职的收入也并不比本科毕业低多少。而现在的中职是个什么情况呢?

l学风差,学不到东西

现在去读中职的学生,都是被动选择,更残酷的说法是他们都是中考的失败者。这些学生的自我感觉就是已经被这个社会放逐了。

他们自认是失败者,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也看不到任何希望,于是他们自暴自弃。他们来读中职不是为了学习,就是为了混过这3年。

学校的管理相当松懈,一位在中职教学的老师坦言,老师最大的责任就是保证让这些学生从学校完整地离开。至于学了多少,这个已经不敢要求了。别出事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课,只要学生不讲话,不抽烟,其他随便,你玩手机也好,睡觉也罢,根本就没人管,也管不了。

男生,抽烟、喝酒、打牌、玩游戏几乎是标配,女孩则把心思花在化妆打扮玩游戏,比鞋子,谈恋爱,唯独对学习漠不关心。

这样的学风,这样的环境,有多少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入这么一个大染缸?又有多少有追求的学生愿意进入这么一个环境,荒废3年,不但没学到什么东西,还养成一身坏毛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l没出路,没前途

中职毕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这里不提社会地位,什么都不谈,就谈就业,这是最基本的诉求了。

坦率说,中职毕业几乎没有任何就业的优势,甚至和普通的高中毕业生相比,也不存在任何的技术优势。看一下两个最有优势的中职就业情况,就能很清楚地看出问题所在。

首先看卫校,这个职业通常被认为最好就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卫校毕业的学生,和大专学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优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更直接点说,卫校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进入三甲医院,甚至连一般的二甲县级医院都很难进,除非是5年高职。或许希望还大点。

其次看幼师,这也是一个相当热门的中职专业,幼师要求没这么高,且非常适合女孩子,工作也相对稳定。

但近年来,幼师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大量的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也纷纷进入幼师行业,中职毕业生在和她们的竞争中同样没有一点优势。

连卫校和幼师这两个最容易就业的中职都如此状况,其他中职毕业生就业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何改变?

其实破局的办法也不是没有。中职学风差,学不到东西,又造成了就业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只要打破这个循环,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要打破这个循环,只要做一件事就够了。国企向中职定向提供当年就业岗位的20%,那就足够了。

国企远没有高端到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大学生才能完成。至少流水线上需要的操作工人不需要本科学历吧?至少水电煤的抄表工不需要本科以上的学历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国企向中职定向招生,形成一个风向标,解决中职的就业问题。必然会吸引相当部分的学生放弃普通高中,甚至重点高中而转向中职。

生源的变化也一定会造成学校风气的变化,学校再稍稍加强一下管理。国企定向招生的考核又倒逼学生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良性循环一旦建立起来,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学生减负同样有巨大的帮助,至少学生多了一种选择,至少重点高中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了,至少无需所有学生都去拼高考这一条路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些思考:

目前学历过剩早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了。很多岗位明明高中生就可以胜任,但在招聘启示上的最低学历标准却是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尤其是国企,这个现象尤为严重。

一方面宣传要大力推广中职,弘扬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在就业上又对低学历人才有明显的歧视,重学历甚至唯学历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双标实在令人不适。

中考,50%的学生进入中职,这没问题,问题在于必须要给这50%学生出路。不能只画饼,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比如国企每年招聘人员的20%向中职定向招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口号喊得再响,不考虑实际情况,不提供学生出路,那一切只能停留在原地。就好像减负喊到现在的结果一样,学生减负了吗?至少所有的家长心里都知道答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