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百年瞬间: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联合全国广播电台

共同推出特别报道

1983年9月11日,新中国第一个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天津人民喜笑颜开地欢庆滦河水进入天津。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天津遭遇严重水荒,人民生活用水由原来每人每天70公升降到65公升,并且还是氯化物严重超标的苦涩咸水。天津第一发电厂被迫停止发电,纺织、印染、造纸等用水大户面临停产威胁。

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副市长吴振:不只是天津的事儿,而且是国家的事儿,天津当时的工业对全国都很有影响,许多地方工业的配件也在天津。如果这个都没有了,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天津市的主要领导寝食难安,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供水工作。专家们展开了反复实地勘察,认为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是解决天津缺水问题最近、最可靠水源。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兴建引滦入津工程,从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引滦河水到天津。

引滦入津工程重要水源地——河北迁西潘家口水库

1982年5月11日,这项新中国史无前例的引供水工程正式动工。

引滦入津工程开工典礼大会

1982年5月11日,随着正洞横河洞口部位爆破,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开工

引滦入津工程线路全长234公里,工程条件非常繁杂。担任施工任务的铁道兵第八师师长刘敏估算,修建一条这样的工程至少要三四年的时间,而天津市委、市政府给铁道兵们的时间,只有两年。

时任铁道兵第八师师长刘敏:我们一开始考虑三年,三年没有问题,后来我们就想天津市这么多人,将近300万人喝这个水,一天老喝这个水怎么能行呢?就感觉到天津市确实需要水,非常迫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引滦入津工程线路图

施工线路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中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铁八师官兵们日夜奋战,战胜了塌方、滑坡、涌水、流沙等各种困难,将12000多米长的引水隧道隧洞打通。热切期盼滦河水的天津人民,也纷纷行动起来,报名参加义务劳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引滦入津工程总指挥刘居英(中)在引滦入津工地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引滦入津工程的地下尖兵

1983年9月5日上午8点,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和引滦枢纽闸依次提闸放水,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向天津送水。9月11日,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入天津的千家万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83年9月11日,甘甜的滦河水流入津城千家万户,天津人民开始喝上滦河水

天津市民孙富东:这是最让我们兴奋的一天,最高兴的一天,老百姓急急地快打开水龙头,抢喝第一口甜水。居委会就带着好多茶叶敲门,各家各户发茶叶,这个甜水倒在壶里搁上茶叶那个香啊!那个心情就别提了,大家都拿出杯子来,像饮酒一样饮茶,像过年一样干杯,庆祝我们引滦进津成功。

滚滚滦河水从此成为了保障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的生命线,一座特大城市的面貌和命运就此改变。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天津的著名歌唱家于淑珍演唱歌曲《滦水香茶斟满杯》,满怀深情歌颂引滦入津工程以及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中国铁道兵。

于淑珍:现在我为大家献唱一首《滦水香茶斟满杯》,献给引滦的英雄们。在这喜迎新春的时刻,我来唱支欢乐的歌,滦水香茶斟满杯,伴随着我的心一颗。来来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天津市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

【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天津遭遇严重水荒,居民用水困难,许多耗水量大的行业被迫停产。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建新中国首个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引滦入津工程,由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引滦河水到天津。1982年5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动工,一年零四个月后,全长234公里的工程正式通水,天津人民喝咸水苦水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用声音记录中国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章成霞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谢文静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