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的大学生,不会再给初中生打工了

16年前,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我,喜忧参半。

喜的是高低也算是有个大学上了,终于可以向高中的苦闷生活说拜拜了。

忧的是高考发挥失常,志愿填得又偏稳。即便是被录取了,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不满意。

我整个暑假里的情绪,几乎都处于一种“一会哭一会笑”的分裂状态。

而打破了这个平衡,让我陷入极度焦虑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给初中生打工。

我这个大学白考了?

扭曲

2004年,一个互联网公知“横行”的年代。

负能量满天飞,正能量被挤兑。

教育这片净土不仅没能幸免,反而还成了重灾区之一。

有揪着极个别的家校矛盾,把教师行业顶上风口浪尖的;有怒斥高考,把应试教育贬得一文不值的。

有美化国外私立教育,鼓励掀起自费留学潮的;有“弘扬”素质教育,倡导国内教育推翻重来的。

要是有个什么学霸的负面消息,那网络上更是会跟打了鸡血似的,借题发挥。

有些事,咱回过头来自己想想,也能知道一些消息是别有用心。

但是也有些事,事实就摆在眼前,无论怎样去反驳,似乎都有些苍白无力。

比如说:大学生给初中生打工。

这事要是真掰扯起来,咱还真不见得就能说得过对面。

毕竟在私营经济野蛮生长的年代,“造富神话”比比皆是。

这些成功案例中的大部分,说得体面一点叫作“输在了考试赢在了能力”。

但是如果说得透彻一点,那就是开个商店随便卖点啥都能挣钱。

用当时的话说,叫“做生意的都有钱”。

而用今天的话说,那就叫“风口”,一个全行业的“风口”。

想赚大钱不容易,但是想赔钱的话,可能更难。

我当然承认一些低学历企业家的能力极强。

而且学历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但是客观存在的低学历,就几乎意味着找不到工作。

在那个没有直播,没有个人品牌的年代,除了自己干点啥,差不多只有返乡务农一条路。

那么对于创业而言,与其说是他们敢想敢干的斐然魄力,不如说是被逼无奈下的孤注一掷。

这一代创业者,是幸运的。

而大学生给他们打工,也是各展其长,不是什么不体面的事。

毕竟,寒窗苦读得来的知识,永远都是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护身符。

但是,如果把这种现象简单粗暴地总结为“大学生给初中生打工”的话,那么结论,显而易见的就是“读书无用”。

演进

虽然在那个时候,我依然强行保留着“大学生”的倔强,主观上选择不去相信这些鬼话。

但是扛不住一些地方电视台求职节目上的“企业家”们,满嘴跑火车。

在大学里,对职业规划迷茫而又焦虑的学生,显然是这类节目的忠实观众。

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想大伙的初衷,都是为了增加求职的经验,缓解对未知的焦虑。

但是看完后,我们都更焦虑了。

因为一些“企业家”的“金句”,听得我云里雾里,闹不清楚我这个大学究竟是继续上还是不上了。

比如说,“谁告诉你读大学就一定要拿到毕业证的?”、“我从来不看学历,只看能力”、“社会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

我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读大学拿毕业证这种顺理成章的事,就因为社会实践少,都成了个错误了?

看着嘉宾们的颔首称赞,和主持人的故作敬仰,我是分辨不清孰真孰假的。

但是经过了大学的历练和社会的“毒打”之后,我才知道那些看似美丽的概念,几乎处处是悖论,个个是谎言。

读书的本质

从意义上讲,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素质。

而从概率上讲,我们为学习所做的每一件事,本质上都是在追求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大概率”。

何为满意?

在任人唯贤,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积淀下,拥有一份相对较好的事业,就是令人满意的结果。

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可能性最大的方式,就是读书、学习、提升学历。

我承认能力和学历同样重要。

但是学历,可以通过考试的分数和院校的实力来进行客观的量化。

而能力,则更多的只能出于一种主观的判断。

在一些人的眼里,学历就是一张纸,只证明你曾经在大学里毕过业。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学历的背后,是你为一件事情努力的程度,和专注的成绩。

这何尝不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做生意,做企业,核心终归还是产品。

好产品是靠嘴说出来的,还是靠知识创造的?

这恐怕不难回答。

至于那些口口声声“能力大于学历”的“企业家”们,当“风”停下来之后,又将何去何从?

生意不好做了

这几年,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生意不好做了”。

但是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却几乎和他们完全相反,正在变得越来越如鱼得水。

这哪是生意不好做了,分明就是之前的生意过于好做了,惯的。

在今天的格局下,无论是行业的巨头,还是后进的新星,从创始人到管理层,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高学历。

反观前些年顺风顺水的“企业家”们,在贬低了十几年的大学生之后,出局的出局,陨落的陨落。

虽然一些人对于这样的失败,还会咬定了是因为“形势严峻”。

但是我想问的是,在严峻的形势下,能力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吗?

其实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我们都会发现,我们享受的服务,使用的产品,处处都体现了“知识密集”四个字。

辉煌而又短暂的“企业家”可以继续不屑于大学生的学历,但是市场,却永远在向正确的方向演进。

说到底,“全民风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是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学历的时代。

写在最后

当然了,也会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和多年前的大学生根本没法比。

但是在教育资源扩充,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这本身就是一种学历的资源归位。

就像是几十年前,会写字就是知识分子一样。

大学生的含金量固然会被逐渐稀释,但是研究生、博士生依然是为学历正名的存在。

为自己学识水平证明的“标签”,从未改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重要的是,在听了诸多嘈杂的声音之后,是否还能刻苦读书,追求自己的“大概率”。

大学生为初中生打工的时代,不会再有了。

而如果你还敢底气十足地把学历当废纸的话,那么社会,也一定敢理直气壮地把你当废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