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转型升级力助“弯道超车”

大邱庄,静海一张闪亮的“名片”。

曾经的大邱庄是盐碱地,每亩地平均只有25公斤的收成。当时老百姓们都说,“最穷的时候,这里下地都是看天的。”

这样寒酸的收成,让大邱庄人心有不甘。

穷则思变,1978年,大邱庄办起了冷轧带钢厂。也恰好是在那一年,改革开放的甘霖滋润了大邱庄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这张工业“白纸”瞬间变得浓墨重彩。

由工厂到集团,迅速发展的大邱庄,一度在全国乡镇企业排名榜首。经历40余年的发展,大邱庄工业勃兴、商贸汇聚,入驻各类工贸企业近3000家,金属制品加工能力达3900万吨,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焊管生产基地、中国钢管外贸基地、北方最大的钢材加工基地……

然而,经济新常态下,吃资源老本的传统产业日渐式微。

面对环境倒逼和市场抉择等现实拷问,大邱庄产业结构偏重偏旧、产业发展空间局限、区域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集中凸显。

破除“钢铁围城”,成为了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思考题”。

问题出现了,破题却实属不易。

静海区委、区政府决心算大账,算生态账、长远账,以钢铁产能整体退出为契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引育新动能。

“不回避矛盾,我们敢接这块烫手的‘山芋’ !”大邱庄镇负责同志说,“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蓄培育新动能,守护好宝贵的生态资源,一定要实现大邱庄的‘涅槃重生’。”

近年来,大邱庄镇忍痛关停取缔了近30家“散乱污”企业,腾出的市场空间,则由环保达标、技术先进的企业填补,加速推进产业由“黑”转“绿”的变奏。

现在,驱车造访大邱庄工业园,记者所见之处,皆是空气清新、草木繁盛。

在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千万吨级焊接钢管制造企业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生产线基本实现了智能化、清洁化,几乎看不到有污染物排出。

作为大邱庄众多钢管企业的代表,友发大力推进绿色创新,累计投入6亿元用于环保治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掌握专利技术发明50余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钢管产业提档升级。去年12月,友发在上交所成功上市,静海主板上市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工业突围”的基础上,要彻底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要冲破现有框架格局。

2014年,《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发布。2015年,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签署了《关于落实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此基础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德国能源署开展了“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国际合作项目,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正是试点示范城市之一。

2020年,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的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进入全面开发阶段,继中新天津生态城后,津门又一座生态城悄然崛起。

2020年8月,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频添喜事,迎来了一批大项目集中落户,涉及智慧产业、智能及先进制造、智能网联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7亿元。

生态城依托大邱庄工业区,结合已有钢铁制品产业,以绿色建筑、新能源、医疗器械、新材料、节能环保、包装为六大方向,逐步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曾经的“钢筋铁骨”舒展开来,释放绿色能量。

“好的项目引进来,老旧产能也要腾退升级。去年底,天丰、轧三两家钢铁企业安全退出了产能。大邱庄百亿道上的40多家企业也列入拆迁范围。”大邱庄生态城发展建设管理局局长刘文闯告诉记者,今年,生态城预计投资14亿元,4个基础设施项目和2个地产项目陆续开工,为静海“十四五”开局打好基础。

新发展理念一旦在静海扎根,便催生出越来越多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静海牌”动力源。

尺寸标准化、组件模块化、施工简单化……乘着政策东风,装配式建筑产业近年发展迅猛。“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的建筑新理念也逐步被人们所熟知。

一根钢筋被送上流水生产线,开启了它的“装配式建筑之旅”。在流水线上,钢筋被工业机器人弯折定型,后经绑扎、浇筑、脱模等工序后,变身墙体、楼梯、楼板,养护后像“积木”一样被送往工地盖楼房……这是记者在在天津现代建筑产业园的装配式建筑车间看到的生产景象。

“自去年4月恢复生产以来,公司全年生产了约3.2万立方米预制构件,产值达到1.6亿元。”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洋兴奋地表示,按照这个势头,年产值能翻一番。

为什么要做装配式建筑?正是因为静海瞄准了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的黄金“窗口期”。

2017年1月,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联盟在静海成立。

2019年3月,天津现代建筑产业园获批设立,央企、京企近20家装配式建筑企业落户,牵头制定装配式建筑部级工法和行业标准达10余项。

2020年9月,天津现代建筑产业园经国家住建部批准为国家级园区类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覆盖了唐官屯加工物流区、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邱庄工业区、高新产业园四大板块,应用住建部“装建云”管理平台,设立战略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持续扩大产业聚合效应。

2020年10月,第二届中国装配式标准化钢结构建筑科技论坛在静海举办。静海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联盟驻雄安办事处也正式挂牌运营,友发集团、中建集团等静海企业的产品相继应用到雄安新区建设。

今年上半年,以先进制造、装配式建筑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继续保持固投增长态势,上半年实体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42亿元,同比增长39.4%。

短短几年时光,“搭积木”已经将静海这张绿色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尽管“赛道”上布满沟沟壑壑,静海却突破重围,在新发展理念之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记者 宋琨 李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