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先要尊重自己,再尊重学生和家长

“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怨恨之气扑面而来。这是在我决定做老师之前,一位从公办乡村学校“逃离”的朋友给我发了这样一篇文章,文中历数老师的艰辛。

诸如,“工资低,男老师都结不了婚,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老师”“工作忙,连陪自家的时间都没有”“社会地位不高,家长越来越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学生不听话,难管”。

抛开工资这样的社会因素不谈,这位朋友向我传达的核心意思是“老师越来越不被社会重视,不被家长、学生尊重,‘人民老师’已经沦为口号”。

作为一个任教两个月“新老师”来说,我不同意杀猪匠的说法。相反,“这辈子当老师,是上辈子修来”,因为尊重是自己给的,不是社会、家长、学生给的。

在抱怨不被外界尊重的部分老师,可否扪心自问,有没有完全尊重学生。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有多少老师咆哮讲台、歇斯底里、斯文扫地。学生不可能不犯错,如果把孩子们每次犯错都看做一次学习的机会,老师的脾气应该会好很多。

最近一周,我在讲题的时候,都会让错的同学站起来。不是为了打他们,而是让他们注意力更为集中地听课。当我讲完题目之后,还会问他们听懂没有,听懂的可以坐下。如果没有听懂的同学,哪怕是最简单的公式、单位换算,我都会重复一遍。

学生不会,老师告诉他就可以,不值得批评、谩骂。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在谈到管理时曾说,“领导在传达意思时,一定要说5遍,确保下属能够领会自己的意思”。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十三四岁的初中生。

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装得像圣人一样,真实才能真诚。昨天晚上,我替班主任去寝室值班,看到学生在吃柚子。有一个学生分一瓣柚子给我,他的柚子也是另外同学给他的,我顺手就把这瓣柚子掰成两半,一人一半。

另外一个学生拿出了他珍藏的桂圆,我礼貌地拒绝了,跟他说“老师谢谢你的好意,但我不太爱吃桂圆。”于是,就跟学生聊起了挑食的话题。是的,老师也是一个挑食的人,不必作、不必装,真情相待。

不仅对待学生如此,对待家长也一样如此。当学生惹事、月考没考好时,老师总喜欢请家长,当着家长的面把学生骂一顿,或者让家长回去严加管教(言外之意,就是回家打一顿)。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会把家长当做学生一样,劈头盖脸地训一顿。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老师的工资要么来自学生的学费,要么来自国家的税收。换句话说,家长是服务的购买者,而老师是服务者。很难想象服务业的哪家公司,敢这么训斥他的客户的。

我的意思并非,老师就该卑微,无限制地付出。个人特别不喜欢奉献这个词,意识形态太浓了,老师也是人,没有无缘无故、毫无节制地付出。

最好的家校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更像是合作关系,其共同目的都是对孩子好。用这种关系去对待学生父母,就会理顺哪些事情该老师负责,哪些事情该家长负责,哪些事情该学生自主决策。

即便是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目的都是让他变得更好。哪怕成绩只是从20分提高到30分;哪怕这孩子考不上高中、大学,他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有爱的人也好。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让每个人都考上高中、大学,中国教育的特点决定不可能所有人都上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成年人,离开父母能独立地生活,离开老师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期望的无非是他们能够学会爱人,不伤害他人;对家庭有责任感;乐观、积极,能够笑对挫折。

标签: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