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掰掰,才是真的社交牛逼症!

周奇墨获得了第四季《脱口秀大会》的冠军,这个脱口秀界的元老游刃有余地完成了自己的“冠军秀”。

他现场模仿杨波、张博洋、王建国讲段子,令杨波惊呼“比我都像我!”

周奇墨非常善于模仿,他在表演的“天津bai bai”也是获得了炸场的效果。

那段文本也许算不上最精巧的,但是津味儿“listen to baibai”一出口,就完美复制出“天津掰掰”幽默又认真的独特质感。

“天津掰掰们”似乎都有令“社恐”羡慕的“社交牛逼症”。

(图片来自娱乐硬糖)

您可别以为这是艺术夸张,“天津掰掰”的魅力和能耐可不止如此。

摔跤场

虽然天津人幽默随和,其实也有着深藏不露的尚武之风。

李连杰,赵文卓,彭于晏等人都饰演过的霍元甲,可是闻名全国的“津门大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过,以武会友的门槛太高,“点到为止”的约定又全凭自觉,大家就爱上了一种既能切磋技艺,又有观赏趣味性的活动——摔跤。

摔跤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竞技运动,不仅宫廷中经常有摔跤表演,也深受民间喜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翰林编修馆)

康熙不就派了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跟鳌大爷比试吗?还差点儿就没打赢。

解放前,天津有好几处卖艺的摔跤场,人们观看表演,也相互切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解放后,在“四大张”等名家的影响下,天津培养出了不少国家级运动健将,在大直沽、谦德庄、南市等地都有摔跤场,聚集了不少高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大张”图片来自中跤网)

天津的“卫”派摔跤传承了古代中国式摔跤的精髓,并加以改良,形成了“快、脆、巧”的特色,享誉全国。

天津民间的摔跤热情一直不低,在各区几乎都有摔跤俱乐部,不少公园里也有适合摔跤的场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中跤网)

当然,天津掰掰们上场除了自娱自乐,大多数是为了给自己的徒弟们示范动作。

别看四五十岁了,对摔跤的热情可是不减当年。正是凭着纯粹的热爱,才令这份民族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斗蛐蛐儿

“好斗”是人与生俱来的动物天性,人们总是喜欢看各种对抗、PK和Battle.

于是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斗蛐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南宋权相贾似道写了一本《促织经》,蒲松龄写过《聊斋志异·促织》。

清朝以后,喜欢玩儿蛐蛐儿的人就更多了,其中有八旗子弟、文人墨客 、名流演员等等。

有需求就有市场。如今蛐蛐儿及其周边产品每年拥有数亿元的销售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斗蛐蛐儿的讲究不少,最重要的就是公平。

于是,每次赛前都要给蟋蟀过秤,按体重分重量级。

现在给蛐蛐称体重当然很简单,但万万没想到古代的计量工具也不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蟋蟀秤图片来自艺狐在线)

专门用来秤蛐蛐儿的秤,秤杆比筷子还细,能精确到一两的万分之几。

在称重工具的精确化发展史中,一定有“斗蛐蛐儿”的一份功劳。

“斗蛐蛐儿”甚至还被升华出了品格。

北宋黄庭坚说蛐蛐儿有“五德”:“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宁,识时务也。”

可见“要脸要面儿”的蛐蛐儿是个纯爷们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全国蟋蟀争霸赛是由天津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主办的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著名赛事,从2002年开始已经举办过9年。

高清镜头完美呈现了蛐蛐儿的打斗场面,极具观赏性的动作在升格慢放中更加细腻流畅,再配合上嘉宾主持的点评,比看电竞比赛还刺激。

这种专业精神,让天津在90年代的“大江南北蟋蟀争霸赛”中一举夺魁,从此有了江湖地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拍《杨光的快乐生活》的杨议,还拍过一部蛐蛐儿纪录片《就是那一只蟋蟀》,而且他本人打小儿就爱玩蛐蛐儿,也是蟋蟀争霸赛的常客。

可见,天津人不仅爱玩儿,还玩儿得认真,“玩儿”里面有“玩意儿”。

下象棋

自古有“琴棋书画”四大雅,“花鸟鱼虫儿”四大玩儿的说法。

其实在天津,下象棋也可以很好玩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前手机还不普及,象棋是很好的娱乐方式,很多人棋瘾还不小,上班去早了得杀一盘,午休还得杀一盘。

退休之后,就更得玩儿了。

夏天的树荫底下,初冬的暖阳里,总有一群大爷围成一个小圈,旁边放着水壶,水壶里面有沏得酽酽的茶水,一站就是半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刚一走近,就能听见“咣、咣”脆响,那是大棋子落在自制三层板棋盘上的声音。

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天津可没这个规矩。

大爷们的乐趣就在于“支嘴儿”。“天津象棋”根本不是两个人的游戏,而是两拨人在玩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支嘴儿”呛呛起来的不在少数,而能“支嘴儿”又不打架,就是老江湖了。

不过,大家都是街坊邻居,就算偶尔“红脸儿”,也没有隔夜仇。

钓鱼

处在九河下梢的天津人靠海吃海,喜欢钓鱼是骨子里的天性。

钓鱼爱好者们不分五冬六夏,每个人心中也一个属于自己的“钓鱼圣地”。

天刚蒙蒙亮,有人就已经到河边儿了,钓了一个多小时就收杆,原来他还得去上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好钓鱼“钓鱼人”)

下了班,把车往旁边一停,接着钓,夜钓也别有一番滋味。

退休的大爷就更有功夫了,带着一大壶水,能钓一整天。“二他妈妈,给我烙仨糖饼!”这一听就是要打持久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到冬天,就更热闹了。

海河、子牙河、三岔河口的水面上成群结队的蹲着不少钓鱼爱好者。

他们自觉地保持着安全距离,寻找合适的地方“打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天津日报)

桥墩子附近的水不易结冰,于是就出现了另一个钓鱼派别。

他们不下河床,而是站在高高的桥上,水有多远,鱼线就有多长。

其实,天津大爷钓鱼,主要就是图个乐儿,钓完放生的不在少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看天津)

他们也从来不怕围观的朋友惊扰了鱼咬钩,要是没人围着看,钓鱼的乐趣也会减半。

所以河边经常围聚着不少想过眼瘾的大爷,和钓鱼的聊鱼饵制作,聊渔具,聊技巧,比下棋“支嘴儿”的还热闹。

当拿着“战利品”,举着杆回家,街坊看见了也会贫嘴几句:“大哥,您这鱼看着可一边儿大啊,是钓的吗?”

海河边儿的掰掰

海河不仅滋养着天津人,还创造了很多快乐。

夏天的狮子林桥上,有不少天津掰掰“跳桥”。您别担心,人家还上来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跳水活动每天持续多长时间,主要取决于“围观群众”的气氛。要是看得人多,跳一天也不知疲倦。

而在观看跳水的群众中,还隐藏着不少摄影爱好者,海河也是他们最喜欢的取景地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潮流vision)

他们拍游船,拍跳水,拍冬泳,拍冰钓,拍海鸥,拍三岔河口,拍霓虹夜景......扛着长枪短炮的掰掰们为了拍到一个自己满意的镜头,能在风口里蹲守一天。

天津掰掰们爱好丰富,所以针对这些爱好,天津举办的趣味赛事就不少,比如,摄影比赛、柯基赛跑、斗地主大赛、弹球比赛等等层出不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滨海发布)

古人说了: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有好爱的人,有血性,有温度,对生活有热爱,对未来有希望。

天津掰掰们的爱好有个共同点:同时包含了运动、社交和快乐。

他们不喜欢虚拟交流,而是一直保持了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于是,这就解释清楚了:为嘛天津掰掰们都有“社交牛逼症”?

爱玩儿、会玩儿的天性,使天津掰掰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总能保持自己从容不迫的节奏,不管周围有多慌乱,他们都能闲庭信步。

这也就塑造出了天津人自信、幽默、自成一派的独特气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

又不是成吉思汗,攻城略地有什么意思?就算熬成了太上老君,也是给玉皇大帝烧锅炉的。

都说玩物丧志,也没见不玩物的干成什么大事呀!

天津生活服务平台,就看他

觉得有用请点右下角“在看”

拜托各位读完了,

点个“在看”吧!

多多留言,你会变有钱哟~

由于微信公众号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内容

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和“”!

“天津族”整理自天津人,侵权请告知删除。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HOT

天津人都在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点分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点收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点点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钓鱼 蟋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