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蓟州区:守山护水净气增绿 生态优势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区牢牢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舍得”关系,守山、护水、净气、增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向生态要效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让家园更宜居。

昨天(12月1日)上午,区蓝天办工作人员通过大气环境精细化智能监管平台对我区大气环境进行分析时,发现某点位PM2.5浓度相比周边点位浓度较高,区蓝天办主要负责同志立即联系外巡人员,要求其赶往点位现场对问题进行严格排查。

到达现场后,外巡人员对施工现场扬尘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雾化炮未能持续运转,在要求施工人员更换雾化炮水箱后,雾化炮正常运转,施工器械开始继续作业。外巡人员还要求施工人员对道路进行了洒水处理,尽量降低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区生态环境局依托大气环境精细化智能监管平台,定期召开蓝天保卫战指挥部环境质量调度会,对秋冬季攻坚期间空气质量进行每日通报,分析未来天气预报以及云图走向,就近期发现的影响空气质量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并对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安排部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区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 张永乾:我们聚焦蓝天保卫战,严格“五控”治理,细化应急减排措施,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监管,严禁高耗能企业新增产能,扎实做好燃煤锅炉改燃并网,严格控制扬尘、烟尘、粉尘污染,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措施,严惩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砂石料配载违法行为。蓟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浓度及改善率、达标天数比例和环境空气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实现蓝天白云常驻、清新空气永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近年来,我区聚焦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以及山林养护,大力营造大绿大美的生态空间,实现了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强化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农村污水“三水”治理,全面推进河湖“清四乱”,全域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考核管理,深化“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动态监测河道、坑塘、沟渠水质。大幅削减于桥水库周边面源污染,提升水土涵养、水质净化、安全供水能力。着力构建海绵城市,并高品质规划建设于桥水库南岸生态保护工程,扩大水库周边金银花、蓝莓、核桃和优质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面积,强化矿山创面综合治理,治理了大兴峪北、渔山矿区、大兴峪南、老虎顶矿区等,并以项目引进促矿区治理,扎实推进“春山里”项目建设,丰富蓟州区旅游市场。构建起区、镇、村三级护林网络,实施封山育林,加大生态林、公益林、名木古树管护力度,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搞好“两环三沿”绿化,营造大绿大美的生态空间。建设好油用牡丹基地和千亩牡丹观赏园,打造公路、铁路两侧多彩景观带;以林富民,发展林下经济,搞活土地流转,让农民多点增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近年来,我区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绿色高质量发展优势得到彰显。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11%,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3倍。连续在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中位居前列。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成功实施于桥水库TOT项目和北部山区生态保护PPP项目,盘活了长期以来守山护水、涵养生态形成的存量资产,生态治理与旅游等生态产业加快融合发展。预计202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1.5%。

转载注明掌上蓟州

记者:潘岩

编辑:康丽

责编:王晓刚

审核:郭爱宾

监审:侯爱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