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立区”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本报讯(记者黄建高)记者从昨天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宝坻区把“环境立区”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百姓安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宝坻区委书记殷向杰介绍,该区坚持“产城人景文”五位一体,开发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目前,已累计注册企业超600家,签约实体项目60个,开工和投产23个,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抢抓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过境并设枢纽站重大机遇,启动建设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枢纽站站前区,华润工业4.0智能创新中心、津侨国际小镇等项目加快建设,“京津冀商务会客厅”初步成型。通过这些重点平台建设,宝坻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有效拓展、硬件环境显著提升。

宝坻区对原有18个工业园区,按照服务型、创新型、现代化“两型一化”方向,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为“一区四园”,显著增强了园区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立等可取事项达到671项,承诺审批事项达到477项,审批时限平均缩短80%以上。

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0家,雏鹰、瞪羚企业分别达到82家和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均实现零的突破。

完善新城功能,全市最大规模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搬迁97个城中村和平房宿舍区,建成43个还迁小区,3.7万户、近10万名群众圆梦新居。国内最长的地下供热管道、全市首个地下综合管廊建成投运,6.8公里标志性景观大道——西环路全线贯通。此外,以生态农业、绿色建筑、葫芦文化等为主题,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完成155所校舍新建改建工程,形成15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建成体育场所715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实现全域覆盖。

推进乡村振兴,全区354个困难村全部完成“六化六有”建设、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提级改造乡村公路110公里,实现“村村通客车”。656个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完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卫生户厕改造全面完成,宝坻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来源:今晚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