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糕干又名茯苓糕干,产于天津武情县的杨村镇

杨村糕干

多添一把柴,多出一股香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为了繁荣京畿经济,动员南方百姓随龙船沿大运河北上。浙江余姚县有杜金、杜银兄弟二人,也携带妻小迁来北方,行至杨村,见这里地处天子脚下,且兼水旱码头,人烟稠密,市井繁荣,哥俩经过商议,便租下两间铺面定居下来。为了养家糊口,临时置办一些家什,重操旧业,做起了蒸发糕的小生意。弟兄、妯娌起早贪黑,用精选的大米磨成面粉,掺兑白糖,蒸出的发糕松甜可口,老少皆宜,且价钱便宜。弟兄二人推车挑担,到街头巷尾和码头叫卖,当地百姓和往来客商及船工争相购买,买卖越做越红火。有一天,弟媳因孩子搅闹,一时疏忽,往灶内多添了一把柴火,将锅烧干,发糕表面结了一层糊巴。哥俩寻思,扔掉吧,怪可惜,便小心地将糊巴揭下。谁承想,发糕散发出一股香气。试着卖吧,嘿!买主都说比平常做得好吃,一会儿工夫就卖光了。哥俩从中受到启发,每次蒸糕比平时都要多烧一些柴,蒸熟的发糕既有香味又干松,买的人越来越多。日子长了,人们便称之为“糕干”。此后杜氏后人又不断改进制作工艺,糕干的口味越来越好,还加上精美的包装。很多买主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传至清代,杨村糕干店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家办成前店后厂,并起了堂号。仅杜姓就有万全堂、万金堂、万胜堂、万源堂、万顺堂等20多家。靠水旱两路,各家糕干销往外埠,故得名“杨村糕干”。

按传索地

杨村糕干又名茯苓糕干,产于天津武情县的杨村镇。您可别小瞧这包装简单、用料普通、其貌不扬的小食品,杨村糕干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当年,清康熙皇帝南巡驻跸杨村,亲口品尝“万全堂”的糕干后,龙颜大悦,亲口嘉谕为贡品,并特供南方优质稻米做原料。乾隆皇帝也御笔亲题“女孺恩物”四个大字。1930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杨村糕干以其特有的味道征服白皮肤黄头发的老外们,荣获“佳禾”铜质奖章,成为中国最早打入国际市场的小食品。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茶话会上用杨村糕干招待柬埔寨贵宾,西哈努克亲王吃后赞不绝口,并高兴地接受了礼品——杨村糕干,表示他的夫人一定喜欢。杨村糕干几经风雨,几度兴衰,文化大革命期间已绝迹。1984年,杨村镇恢复“万全堂”老字号茯苓糕干的生产,聘请杜氏传人操作,杨村糕干重现昔日的繁荣。杨村糕干每4块用自纸包成一包,状如倒置的斗形,内装糕干呈扁条形或扁方形,每包净重75克,外加塑料袋封装,以巴拿马赛会所获“佳禾”铜制奖章图案为标签。现在,在南市食品街等很多商店里,在北京、哈尔滨等地的专柜上,都可以购买到正宗的杨村糕干。

进入后厨

【原料】天津小站稻米4千克,江米1千克,红小豆500克,红糖2500克,玫瑰250克,青梅、瓜条各100克,熟芝麻仁75克,松子仁、瓜子仁、桃仁、蜜橘皮、青丝、红丝各50克。

【做法】

1.将小站稻米和江米洗净,用清水泡胀,控去水分,磨成潮湿的米粉。

2.将红小豆洗净、晾干,磨成干面,与红糖、玫瑰酱、熟麻仁和剁碎的青、红丝搓匀成豆沙馅。另将松子仁、瓜子仁、桃仁、蜜橘皮、青、红丝切成碎块。

3.将铺好屉布的箅子放在案子上,上面再摆上厚约3.3厘米的长方形木模。然后将潮米粉均匀地撒入。撒至米粉占木模厚度的1/3时,把豆沙馅均匀地撒上。撒至木模只剩1/3厚度时,再将潮米粉撒入。撒好后,用木刮板把米粉与模子刮平,再用小铁抹子抹出光面,用刻有细直纹的木板按压出直纹,撒上切好的多种小料,再用刀将糕干生坯切成小块。

4.拿去木模,将糕干生坯上蒸锅蒸约10分钟。见糕干没有生面、豆沙馅裂开时即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