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穷人之殇

我之前在文章中写过,今年暑假给小茗报了吉他班,当时倒也没有什么太明确的目的,仅仅是想让他多一点文艺气质,同时吉他也是我年轻时的梦想之一。

前天一位朋友突然跟我说,你给小茗报吉他报的还真是时候,怎么给我未卜先知的感觉啊。

我正一脸懵,朋友甩给我一张图:

讲真,当时脑子里反复只有一句话:这还让不让穷人活了!

前些天我只看到疯传的是,体育入考且成绩同语数外等分值。

当时只觉得过分,但也还觉得情有可原。

现在电子产品多,孩子们身体素质、以及视力都下降得厉害,增加体育课程,从某方面来说是有好处的。

毕竟在中国,我们都知道的,如果不入考,任你再喊口号要求重视,也没有人去真正重视。

但重视到和语数外等分值,会不会过犹不及?最后结果反正是家长和孩子买单。

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体育只是预热,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上面这张图,武汉的中考新方案确定了,除了体育,音乐、美术等项目也将纳入考试范围,且分值都不低。

学过了乐器的孩子家长先不要窃喜,看考试的要求,并不是随便学个什么乐器就能应付过去的,而是要实打实的,和语文数学一样下功夫,才有可能考到高分。

这简直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音乐美术这些文艺的学科,本身就有天赋的要求,莫扎特贝多芬那样的大师,也不可能由学校批量生产出来。

最合理的安排,不应该是让人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吗?

喜欢音乐的孩子,家长也愿意支持,就去专业搞音乐,也许有可能达到音乐的顶峰;

擅长体育的孩子,老师鼓励,就去专门搞体育,说不定还能破个世界纪录......

现在好了,一说音乐,大家齐刷刷只会弹唱同一首歌;

体育好的孩子,体育值是够了,就不要再发展体育了,省下时间匀到音乐上去吧;

画画好的孩子,跑步不行,画就不要画了,先把跑步练起来。

前阵子体育界不就闹过这一出嘛,《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规定,体测不达标不能参加奥运会,还定了各种标准细则,掀起了运动队的全民体能大比武。

傅园慧游泳预赛虽然第一,但是体能不达标,决赛是没办法再上了。

短跑飞人苏炳添,光练短跑还不行,还得练练长跑......

我的天,我想想都觉得好讽刺。

但更可怕的还不是这些。

而是英体美会怎样掏空中产家长的荷包,又会怎样断绝底层孩子的上升之路。

家长们给孩子报的兴趣班,也是有鄙视链的,而我家小茗学的项目,无疑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无他,因为价格便宜。

小茗学的几个兴趣班,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块一节课,当然,都是一对N。

其他的像钢琴、舞蹈,一节课一百多毫不含糊,这基本是启蒙班的价格,学到后面会更贵的。

而一对一的小课,基本上是大课价格的三到四倍。

这是在襄阳,襄阳不过是个刚刚摸到三线边边的城市,大部分人也就不过三四千块钱的工资。

这样的消费,且不说农村的孩子,就是在城市,也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负担得起的。

负担不起怎么办?只有不学,不学就落后,落后就只有将上好学校的机会拱手让出去。

说到底,这些副科,拼的是家长的钱袋子。

这几年一直反复有人提寒门难出贵子,而这些所谓的教育改革,不正是对穷人的绞杀吗?

早几年改革,改得小学生上午不到十一点、下午不到五点就放学,双职工家庭除了请老人帮忙,只有把孩子放在托管。

这次中考新政,又会催生出多少英体美课外辅导班?

所谓的减负,真不知道减了谁的负。

今年都在说“内卷化”这个词,什么是内卷化?我打个比方:

在电影院看电影,第一排的人觉得站着舒服,就站起来了,第二排人也只好站起来,否则就看不见了,后面的人只有踮着脚站才能看得见,再后面的人就得搬凳子站得更高才能看到。最后人人都很累,但并没有多余获得什么。

说到教育内卷化,似乎陷入这个怪圈的人都很傻,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明白有多么身不由己。

孩子累、大人苦的背后,其实是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

我甚至怀疑,这是精英们为了巩固自己的阶层,阻止底层人往上爬的阴谋。

之前忘了在哪篇文章中看到过,西方的某些名校,入学会要求考某一种冷门语言,不是因为这种语言有什么用,而是因为这种语言冷门到外面根本上不到培训班,必须高价请私教才能学到。这种考试的目的就是为断绝底层人上名校的可能。

也许我阴谋论了,也许我们的这种改革,只是某些人脑袋一热的决定,而不是有什么目的。

但欲哭无泪之后,还是想大吼一声,能不能放过这一届的家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