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信号是最佳干预时机,父母赶紧抓住,让孩子的抑郁、双相、强迫症康复更快

本文字数约:5250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严重的学习障碍,是精神心理问题的信号

02、父母避免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03、多子女家庭中,为何只有一个孩子得病?

上周,我们详细分享了幼仪及父母的面诊过程。

幼仪在2年前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一度有幻听,后来又觉得幻听变成了一种思维在控制自己。她的学习状态大幅度下降,难以坚持上学,频频请假。

父母带她去看过不同精神科专家,先被诊断抑郁症,后来又诊断双相障碍,服用精神科药物,还接受了多次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可是,父母和她都感觉没能彻底消除症状,幼仪还是容易痛苦、难过,“控制”她的思维也仍在。

幼仪得病,与她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只是她父母以前缺乏意识。而幼仪父母的做法,其实也是很多父母的做法,容易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孩子日后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风险增高。

以下结合对幼仪的成长经历和患病原因,总结一些值得其他家长警惕和反思的教训。

01、严重的学习障碍,是精神心理问题的信号

我们经常说,如果孩子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家长最好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抓住最佳的干预时机,在问题刚冒头的时候就解决它。

可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干预时机?

当孩子出现什么信号时,意味着正处于最佳干预时机?

答案是,往往是在孩子的学习状态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出现严重学习障碍的时候。

因为很多青少年遭受了一些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后,有一定的情绪波动,但不太明显,父母往往难以留意。可如果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甚至有躯体化症状了,那就说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了。

当然,就算父母这时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大夫或心理咨询师,他们也未必能意识到这背后的心理根源问题,尤其是精神科大夫,可能还是只关注症状。所以,最好是父母掌握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尽快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比如说幼仪,她小学时成绩很好,说明虽然这时她已经有一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了(有小学同学排挤她、父母缺乏关注和偏心等),但心理压力尚不严重。

但上初中后,她的成绩跟不上了。幼仪爸爸说是因为她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业压力增大了,这固然很可能是客观事实。

但如果单纯只有这些因素的话,幼仪不会一上学就肚子疼、头疼,甚至一度不肯上学,老师同学轮番来劝她都死活不进校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天的文章里说了,这其实是严重的学习障碍,如果按照主流精神医学的角度,可以诊断为“校园焦虑症”,甚至“校园恐惧症”。她肚子疼、头疼不是装的,是高度焦虑下出现的躯体化反应。

这时候,就是幼仪最佳的干预时机。

如果幼仪父母那时就能掌握一定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诚恳地询问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他们很可能就会发现,女儿其实在初中里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所以她讨厌上学。

而如果亲子间能再深入一聊,幼仪父母甚至可能会发现,女儿之所以容易在人际关系上受到伤害,又孤独、又自卑敏感,其实与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有关。

如果那时父母就懂得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拉近与幼仪的心理距离,再引导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自信、理性,甚至考虑转学等,那幼仪很可能后来不会得病。她后来也用不着说,“我跟爸妈熟起来,就是因为这个病”。

等孩子真正病了,甚至病得严重了,父母才跟孩子“熟”起来,才去重视,那最佳的干预时机往往就过去很久了。

当然,严重的学习障碍症状有多种,有些孩子不一定像幼仪那样激烈地排斥上学,还有可能是孩子在考试前非常焦虑、恐惧,每天上学前或放学后容易哭或发脾气,上学时里容易头晕、眼花、发烧、恶心、呕吐等,成绩对比以前一落千丈,逃学翘课等等。

这些都是家长要赶紧重视的心理问题信号。

02、父母避免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幼仪有一个听起来很奇怪的症状,她觉得自己被一种思维控制了,已经持续1年多了。

幼仪说,这种思想大概是这样的:“比如我面前有3杯水,我会有种思维,如果不喝其中某一杯,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比如做题有4个选项,这个思维就会告诉我如果不选某个的话,接下来就会有不好的事发生。”

这确实符合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特征,如果这个症状已经严重损害了她的社会功能,让她很痛苦的话,那就基本符合“强迫症”的诊断了。

那强迫症状的背后是什么?是中度到高度的焦虑。那她为什么焦虑?这跟2020年她玩了一个病毒传播的电脑游戏后、新冠病毒真的来了,这让她感到恐慌、焦虑有关。这个症状就是在那之后开始出现的。

可是,电脑游戏和疫情只是外部因素,心理整体健康的人即使遇到了,一般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说明幼仪那时候已经有敏感胆小、容易焦虑害怕的性格特征了,而这背后肯定与她从小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有关。

而且,幼仪的妈妈因为缺乏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甚至在无意中继续对女儿造成心理伤害,增加了女儿的焦虑和强迫症状。

幼仪曾跟心理治疗师说,她情绪糟糕的时候想过自杀。但幼仪并没有过真正的自杀行为,这一方面可能是考虑到父母,但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源于对死亡的恐惧。

但她妈妈知道后非常担心,要求她以后不要说“死”这个字。

我能理解幼仪妈妈的感受,她很害怕女儿在她面前说到“死”,更害怕女儿真的自杀。而且很多家长对这个字就很忌讳,不允许孩子说“死”字,不吉利,幼仪妈妈很可能本来就属于这类家长。

所以,她用命令的方式让女儿不要再提这个字,本意是想为了女儿好,也是为了让自己没那么焦虑、害怕。

但在客观上,幼仪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她没有与孩子就“想死”的想法进行良性沟通(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没有与孩子的强烈负性情绪共情,也不听听孩子说说是什么时候想过自杀、具体想了什么、以及现在对此有什么想法,更没有对孩子作出积极引导,她强行让孩子不能说,往往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性情绪。

如果幼仪跟妈妈的亲子关系不好、甚至很敌对的话,妈妈这个要求很容易让她更痛苦,并激起她的逆反心理,“你就光听到我说死,但你知道我啥想到死吗?你在意我的感受吗?你不让我说,我偏要说!”然后亲子之间很可能继发强烈的冲突,幼仪可能真的决定去死。

幸好,幼仪生病后,爸爸妈妈都变得更关心她了,她跟妈妈的亲子关系明显改善,她内心对妈妈是比较信任的。所以妈妈让她别说,她愿意遵守。

但她明显感受到妈妈说这句话时的焦虑,甚至可能还有责备的语气,她也理解妈妈暗示的不吉利。她还有可能联想到自己想到自杀时,内心所涌现的对死亡的恐惧,再次体验到这种可怕的感觉。

所以幼仪更焦虑了,真的担心说了“死”就真的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甚至泛化到了谐音“4”,做什么事情都尽量避免重复4次,强迫行为和思维更严重了。

也就是说,幼仪妈妈当时不经意间说的那句话,实际上对幼仪造成了心理创伤。

也许很多父母可能无法理解:只是一句简单的话,怎么就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了呢?这至于吗?

其实,我们不是说父母说的每一句不妥的话,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可是,如果亲子关系已经不良了,或者孩子已经有一定精神心理问题了,这时父母还不掌握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的话,那父母不经意说出来的话,就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因为这时的孩子往往很敏感,很容易从负面角度去解读别人的言行举止,甚至被激活了以前的其它心理创伤,出现强烈的负性情绪,然后形成新的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乐菱,她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强迫症,还有抠伤疤、吃血痂成瘾的罕见症状。在深度催眠下发现,这个罕见症状的心理根源之一竟是她父亲不经意间的一个比喻。

乐菱4、5岁的时候,爸爸带着她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一朵花折断了,折口流出了白色的粘液。

爸爸指着这朵花对乐菱说,“你看,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朵花被折断了,会流出白色粘液来,这就相当于我们的血液,它流血了。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是有血液的,只是颜色不同。”

花朵上黏黏的汁液本让乐菱感到讨厌,听爸爸这么一说,她脑海里闪现出人类和动物的血液,这让她更加感到恶心,这是她后来害怕小动物的原因之一。

结果因为她害怕小动物,她爸爸经常骂她“胆小鬼”,说她一点都没有别人家孩子的活泼大方。这又对乐菱造成了心理创伤,她恨自己胆小,但又非常渴望证明自己是个勇敢的人。

有一天她的一个伤口结痂了,她看着血痂,心里想起爸爸以前说过,“每个人都有些奇怪的嗜好,有些人爱喝汽油,有的人喜欢吃泥巴”(这又是她爸爸不经意说的一句话,可能只是想逗小孩)。

然后乐菱想,如果我把伤疤吃下去,会怎么样呢?于是她忍着痛,把血痂撕下来,吃了下去,觉得很兴奋,“因为爸爸从小就说我是胆小鬼,连小鱼、小鸟都怕。现在我居然能把自己的伤疤揭下来,还能吃下去,证明我不是个胆小的人!我证明了自己!”

从此乐菱一发不可收拾,抠伤疤、吃血痂让她感到放松、愉悦,成了她的解压方式,逐渐发展成成瘾行为。

所以,父母们要有所意识,在一些情况下,父母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眼神,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或者让孩子形成扭曲的认知,增大日后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尤其对于年幼孩子,这种影响就更加明显。

可是,父母跟孩子相处时也不能整天如履薄冰,担心自己说错话啊。所以,最好的预防方法是父母本身的三观是正确而积极的,整体的言行举止是理性的,情绪是平稳的,然后有意识营造出温馨、良好的家庭氛围,跟孩子建立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看到父母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温暖的、熟悉的,那就算父母偶尔责骂几句,或有一些不当的言行举止,也不容易对孩子形成心理创伤。

03、多子女家庭中,为何只有一个孩子得病?

我们常说,青少年之所以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与其成长经历中所遭受的病理性记忆有关,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其中,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

但在不少多子女家庭中,经常出现“某个孩子得了抑郁症,另外的孩子却心身健康”的情况。明明他们的家庭环境一样,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不会差很远,所谓的遗传因素也非常相似,可为什么同一家庭的不同孩子之间,差别会这么大呢?

就拿幼仪来说,后来我们得知,她家一共4个兄弟姐妹。老大是姐姐,比幼仪大10岁,目前在读硕士,整体上挺优秀的。老二是幼仪,老三是比幼仪只小1岁的大弟弟,还有一个比幼仪小几岁的小弟弟,还在读小学。

那为什么,起码从目前的来看,偏偏只有幼仪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

这与子女出生先后有着微妙的关系,面对排行不同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其实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差得很远。

幼仪的姐姐最早出生,虽然她父母有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但毕竟这是第一个孩子,他们肯定还是非常疼爱和关注的,而且10年内没再要孩子。

在这10年间,幼仪的姐姐独享来自父母的疼爱,父母也尽心尽力地呵护着她。虽然在弟弟妹妹出生后,她分得的关注肯定减少了, 但她已经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心理滋养,所以整体上的精神心理是健康的。

接着,幼仪出生了,第二年,她的大弟弟出生了。这时候幼仪父母的重男轻女思想就比较凸显了,好不容易终于生了儿子,他们在家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儿子身上,将幼仪交给老人家带。

这导致幼仪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一度断裂,只跟外婆亲,而且明显感觉到父母的冷落和偏心,凡事都疼弟弟比疼她多得多。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幼仪的心灵备受伤害,长期被父母忽视,令她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自卑感,敏感多疑,甚至可能还有被父母抛弃的不安全感。这都为她后续形成讨好型人格,容易遭到同学欺负、容易跟“渣男”在一起埋下了隐患。

而她的弟弟们备受父母宠爱,暂时还没有显露出精神心理问题。

当然,如果幼仪父母对两个儿子过度宠溺,又或者对儿子的学习要求格外严厉、但在物质上又过分满足的话,或者平时经常过度夸奖的话,幼仪的弟弟们也很“危险”。不排除以后可能出现一些精神心理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很多人说在多子女家庭、尤其是三孩家庭中,老大往往是最自信成熟的,老幺往往有可能最娇生惯养,而老二则最有可能是比较缺爱、总是渴望证明自己的。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

如今,国家放开了三孩政策,越来越多父母生2个、3个孩子。希望这部分父母要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要尽量给予每一位孩子充足的心理滋养,避免让某一个孩子感到自己被冷落、忽视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否则,一来孩子以后容易罹患精神心理障碍,二来容易“恋爱脑”,在恋爱关系中缺乏理智。

像幼仪这样,她非常渴望与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只要有人向她表白、表现的殷勤,她就容易答应与对方在一起,不管男女,也不细致去了解对方的人品。

这其实是一种不理性的状态,所以她很容易跟“渣男”“渣女”在一起,因为这些人很会利用花言巧语、小恩小惠获得她的欢心。结果她屡屡被劈腿,遭受到心理伤害。

幸好她还是有一定理性的,发现对方劈腿后赶紧分手了,有些更加不理性的女孩甚至会飞蛾扑火,仍然不顾一切地与别人在一起,属于“重度恋爱脑”。

所以,希望父母要有意识成为孩子成长时期最亲密、最信任的人,避免孩子过度、过早渴求与同伴建立亲密关系。当父亲的尤其要注意,如果父女亲子不良,女儿很可能长大后会“恋爱脑”,又或者女儿长期对父亲怨恨、排斥,这容易泛化到对所有男性都感到厌恶,演变成不婚主义者或继发同性恋者。

我们并非否定同性恋者,如今社会对同性恋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但是仍有部分大众对同性恋群体持歧视态度,同性恋者在社会中难免有可能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有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女儿跟幼仪相似,性取向暂时还没稳定下来,那希望父亲能够及时、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修复与女儿的亲子关系,孩子的性取向才更很可能稳定下来,并符合主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原发性纵隔肿瘤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纵隔肿瘤并不少见。以胸腺瘤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瘤:其他如囊肿,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囊肿相对少见。这些肿瘤多数为良性,但有恶变可能。

阴茎癌患者的全面护理

阴茎癌为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中年人,平均年龄为30岁。阴茎癌是男性生殖器官肿瘤之一,多见于40-60岁,阴茎癌发病与包茎及包皮过长有密切关系,早期可表现为阴茎头或包皮上皮肥厚,由于包皮掩盖不易被发现,晚期呈菜花状,表面坏死,渗出物恶臭,肿瘤继续发展可侵犯全部阴茎和尿道海绵体,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明朝出现的倭寇问题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

清朝时期,德川幕府闭关锁国,没有入侵的想法。与此同时,清朝也逐渐取代了明朝,成为了中华地盘上的主人。其实严格意义来说,明朝郑芝龙是倭寇的余孽。为此明朝积极采取了招抚的政策,甚至不惜将整个福建划为郑芝龙的势力范围,让他担任了福建总兵。他们在浙江福建等地的抗倭行为,彻底打消了倭寇入侵明朝的想法。

农村宅基地建房,高度、层数都有限制,建错了小心拆掉!

两年,农村宅基地确权在全国各省逐步展开。下面就对咱们农村宅基地房屋新建的要求进行一个全面、详细的说明。如果当地查出的十分严苛,强行拆除都是有可能的。住房层高以2.6米到3米之间为宜,最高不能超过3.3米。

釜鸣预测,釜鸣吉凶占卜

釜鸣预测,釜鸣吉凶占卜所谓釜鸣,是指锅碗等器具无端而鸣响。釜鸣吉凶占卜法也是民俗占卜吉凶法的一种,出自古书《玉匣记》。《玉匣记》是集各类占卜之术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为“理论吉凶日”、“民俗吉凶日”、“杂占”三部分,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怎么办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