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董宇辉的“烤肠理论”,我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青春期家长必读)

一个被读懂的孩子,才有机会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活得自由畅快。

总听说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一言不合就和父母抬杠,什么昔日的母子情深统统都化为乌有。

这下我总算见识到了。

就在昨天,见儿子回家早还没到饭点,我就催他先做作业,做完再干别的事。

可他怎么也不同意,说要去洗澡,一天到晚穿着校服很闷,整个人臭烘烘影响写作业的状态。

听他说的理由,我实在无法理解,打从心里觉得他就是找借口逃避写作业。

毕竟他一向不够自觉,明明该学习的时候总说要玩一会儿魔方,拼一会儿乐高,每次被我出面制止,才不情不愿坐在书桌前埋头写。

以为这一次和往常一样,说几句就能“改变”他,不料,他竟和我杠起来。

“都说我想先洗澡,怎么每次你总要安排我,你说的都是对的,难道我就啥都不对吗?”

受不了他这么“怼”我,一时情急骂了他,还想拉老公帮忙教训他,结果他马上开溜,迫不及待想离开事发现场。

回想起母子吵架的一幕幕,我满是无力感:什么时候起,孩子变叛逆,不好交流了?

一、世上唯一不变的,

就是孩子迟早会“变”

看过一个妈妈求助心理专家陈默老师:

儿子刚上初一,什么话都不肯听,要他往东他偏往西,还常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出来。

交代一些不得不说的事,都能感觉儿子不耐烦,想方设法逃离现场不愿意听下去。

看到儿子这么不听话,不服管教,这位妈妈很是焦虑,特别担心儿子交上坏朋友,学坏就不得了。

为此陈默老师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孩子好像也没做什么坏事,只是逆反而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处于逆反期,他们本能地要长大,长大就是自主决定自己的事。

当听到别人对自己发命令,就会觉得是在打压自己的成长。

孩子这些“变化”,是必经阶段。

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

儿子小时候特别粘我,整天“妈妈”前“妈妈”后,一有什么好吃的第一时间想到我。

幼儿园那会,虽然也调皮捣蛋,但说几句也会听,就算有时候会偷偷背着我搞“小动作”,只要不过分我基本也不管。

上小学了,认识的同龄人一多,开始有秘密,不方便和我沟通的话题。

那时我没觉得什么,始终把他当成还未长成的小孩看。

如今说起来,自己仍旧沿用以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习惯“一言堂”,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根本没考虑到他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难怪我们母子间的冲突越来越多,我走不进他的世界,他也不愿对我敞开心门。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父母总是坚持自己说的才对,那么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错”了,无形之中剥夺孩子主动表达的欲望和权利。

孩子小时候或许什么都不懂,考虑问题也不如大人全面。

但他日渐长大,见识越来越多,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地,像过去那样懵懂、顺从。当他变强大、变独立,父母也要做出改变,及时调整、放手、谦卑。

二、孩子的“问题”,和“叛逆”无关

前不久董宇辉在直播间的一段视频,给无数青春期父母一次很好的提醒。

当时他正和主播鹏鹏老师聊天,说着说着,拿筷子夹起了一根烤肠,问大家:“从你的角度,你看到这是个什么形状?”

很多观众看到的,无非是短短、胖胖,普通烤肠的不规则长条状。

可站在他身边的鹏鹏老师很快接过话,表示和他身上那块黑色麦连成一个感叹号。

总结了观众和鹏鹏老师的结论后,董宇辉老师注视着那段烤肠,意味深长地说:“可从我这看到的,这是圆的。”

随后他继续补充说:

“你知道我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吗?

就是我们不要再跟人抬杠了,咱俩立场都不同,看到东西自然不一样,咱俩都是对的,我为什么要说服你,你又何必要说服我。”

一根烤肠,一番简短精辟的输出,除了让人敬佩董老师的睿智,也点明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之道,即,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父母不妨多换位思考,用孩子角度看问题。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有自己的主见,这不一定是“极端”、“不可理喻”或“叛逆”。

教育专家黑幼龙家的老二立国,从小被老师邻居视为“黑羊”,考零分、调皮捣蛋、惹是生非。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老二不好,黑幼龙夫妇始终和孩子同一战线,耐心了解老二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一次老二在卖场拿东西没付钱,工作人员坚称他是小偷,可在妈妈的引导下,他说自己就是好奇,因为同学拿东西没被发现,他想试试看。

或许这样的理由,很难被接受。

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没想过偷,假如父母和别人一样,一口咬定他道德有问题,那恐怕就没有后来逆袭成为院长的他了。

所谓的“叛逆”,说到底,不过是孩子的所作所为和父母期待不同,有自己的坚持罢了。

唯一能去掉他“问题”标签的,是父母的接纳、理解和共情。

一个被读懂的孩子,才有机会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活得自由畅快。

三、孩子不好管,父母千万别“管”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面对的挑战确实大。

但教育博士玛丽·希迪·柯琴卡在《父母、子女与权力斗争》中说:

“如果父母能花时间倾听和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孤立和拒绝他们的话,孩子们会更愿意和父母亲近。”

可见,孩子变了,父母也要做出改变,不妨放下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了这层认识,我决定从这三个角度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坏情绪来了,按下一个暂停键。

坏情绪是亲子关系的死敌,特别是青春期教育中,父母发火,孩子往往更容易“记恨于心”。

情绪表达没问题,但不能攻击孩子。

如果孩子不服管教,或某些行为极有可能会激怒自己,那么别继续待在孩子旁边。

按下一个暂停键,不要发作、不要说话,让自己的情绪缓冲一下。

身边一位妈妈就习惯这么做,每次觉察到和孩子有吵架的趋势,立马跟孩子说“打住,妈妈不和你说了”,然后紧急离场。

多次的自我调整后,她少了许多冲动伤害孩子的内疚感,更能理性冷静看待孩子的表达。

情绪的力量很强大,父母控制得住它,才能保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被摧毁和影响。

学会示弱和服软,“稳”住孩子的心。

李玫瑾教授在很多场合下都提醒青春期父母:“十二岁以后,父母要学会示弱。总的来说,就是小时候斗勇,大了就要斗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服软示弱,不是任由孩子欺压父母,而是在孩子坚持的事情上,放下自己的权威,蹲下来听听孩子说什么。

比如孩子坚持先洗澡再做作业,不妨说一句“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的确得按你说得来”;

又比如他很有自己的主张,可以表个态问问“你说说看是什么意思,可能比我想得更好”。

充分接纳孩子、尊重孩子,是建立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前提。

“稳”住他,而不是靠打压、管束“逼”走他,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和他靠得更近。

该闭嘴就闭嘴,多说无益。

作家麦家亲历过儿子三年“自我封闭”的青春期后,心有余悸。

看到儿子紧闭着的房门,他尝试过交流,但都以失败告终,儿子那种由内而外的愤怒,让他倍感无力。

这正是青春期孩子父母的真实写照。

孩子难懂又难搞,根本不知道自己哪句话得罪他,又有哪个动作让他歇斯底里。

最好的“自保”就是闭嘴,唠叨不说,大道理不讲,给孩子安静的空间,耐心等待就好。

点到为止、避开锋芒,克制理性地沟通,才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需要。

四、写在最后

不禁想起简·尼尔森那句名言:

“赢得一个十几岁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和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其实孩子和父母的冲突,是一种提醒父母要做出改变的信号。

调整好,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进入一个更新更成熟的阶段,而这,也会助力孩子未来的成长。

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放平心态,换位思考,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给予关注和爱。

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和孩子交心,收获孩子的真心,心连心走到最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明朝画家张宏:开创了明代绘画写生主义的先河

在国际学术界中,张宏的造诣同样颇受认可,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教授所撰写的《气势撼人》就把张宏作为开篇第一个人物,可见分量之重,文中更是不惜溢美之词,称张宏伟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开创了明代绘画写生主义的先河,这比西方国家的印象派早了将近三百年,足以可见张宏代表了中国绘画思想的先进性与创造性。

一张图帮你看懂《平凡的世界》复杂人物关系

看剧首先要搞懂人物关系,才能更好的理解剧情。史上颜值最高的农村剧《平凡的世界》昨晚开播,刚演了两集,大家对剧中人物关系搞清了没?谁和谁是两口子?谁和谁先谈恋爱后来又跟别人结了婚?看下图,帮你理解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关系。

李忱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被称为“小太宗”?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在这两个榜单中,唐宣宗李忱算是一匹“黑马”了。唐宣宗由此被认为是复刻版的唐太宗。李忱成为“三朝皇叔”。

冠心病的身体警报有哪些

是耳垂上自前上至后下的明显皱褶。耳垂为身体末端部位,对缺血相当敏感。动脉硬化时,耳垂发生微循环障碍而出现皱纹。美国学者发现,因冠心病死亡者,耳垂上几乎都有一条皱纹对有耳垂皱纹者做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其中90%患有冠心病。另有报告称,存在耳垂皱纹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无皱纹者的8倍。

喝苹果瘦肉粥有什么好处

喝苹果瘦肉粥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想知道吧,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边后卫适合什么足球鞋

边后卫适合穿得足球鞋有很多,老资料网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边后卫适穿的足球鞋比如Adidas的F50系列、Tiempo系列或猎鹰系列足球鞋都不错。边后卫适合什么足球鞋上面有详细的了解,所以说对其边后卫穿的足球鞋上面有详细的了解,而且不仅要了解上述等大球运动安全小知识,还需要对其参加足球运动要佩戴哪些护具等多加了解,老资料网就是最好的选择。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