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这些学术简历大忌,你中了吗?

撰文:钱岳

责编:靳永爱

前段时间,我看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校友和老师在推特上关于制作学术简历的对话,再加上我工作以来参与的遴选招人和帮学生改学术简历的经历,让我突然想到:我以前以为大家都知道的“学术简历雷区”,并不是常识。所以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分享之前,我需要澄清的是,对于学术简历雷区的总结,是基于我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领悟,这些建议有多少的普世性,我无法拍胸脯保证。另外,我的建议可能更针对北美的学术市场文化,对于欧洲、国内、或其他地区的适用性,我了解很少。欢迎有经验和想法的读者朋友们,给我们留言补充和分享。

学术简历,英文简称CV. 那么,学术简历有多重要呢?

在学术界,找工作、申基金、评奖项以及很多其他机会的敲门砖,第一个需要的材料往往就是学术简历。

读博士时,我参加过一个“学术界找工作”的workshop,老师当时说,在所有你提交的找工作的材料里面,学术简历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是“唯二的”,cover letter也比较重要)材料,会被遴选招人的系里的每一个同事浏览/审阅。而且一般来说,在学术界的职场,“筛简历”往往是第一步。大家觉得简历差不多“及格”,可能才会继续看其他的材料。

而且,在学术界,大家的职场履历比较公开透明。我们在网上搜某个学者,他们的网页基本都会附上学术简历。可以说,看你的学术简历是大家了解你在学术界的过去及近况的主要途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读博士时,老师让我们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学者,看看他们的简历是怎么设计的。简历排版清晰、内容规整、没有错别字什么的,都是基本的要求,我在这里也不赘述。学术简历包括一些基本的部分,比如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发表、基金、奖项、被邀讲座(invited talks)、开会展示(conference presentations)、教学、服务(service)等。一般来说,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是基本的背景信息,列在最前面。然后其他的一些内容里,发表是学术界(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里)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大家往往会把学术发表列在靠前的地方(比如,紧接在“工作经历”之后)。但是,也有人会把自己最有优势的项目放在第一页。比如,有的人在博士期间或工作期间拿的各种大型基金特别多,而申请基金的能力又是特别被看重的,所以他们会把基金放在发表前面。有的人横扫各种重要奖项,那么把奖项放在靠前的地方,是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方法。

简单来说,简历内容的排列,除了考虑到convention(惯例)之外,大家也可以想想:你找的工作或正在争取的其他机会,最看重的能力和成果是什么?在所有重要的遴选条件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简历。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只想提一条对于制作学术简历的最大建议:Don’t inflate your CV! (不要夸大你的简历!) 这个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

1

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学术成果,要分得很清楚,最好用不同的sections来区分。

这个建议其实跟上面截图里的建议是一个意思:Don’t list your manuscripts under review with your publications on your CV (在学术简历上,切忌将还在经历同行评审的论文和已经发表的论文列在一起)。

一般来说,学术发表有以下的几个主要阶段:

(a)  已经发表或即将发表(已经明确被接受);

(b)  被邀请修改 (revise and resubmit);

(c)  正在被审稿 (under review);

(d)  还没投出去但正在写 (in progress)。

一般来说,上面列出的(a)会是单独的部分,因为那是板上钉钉的东西,而且是学术简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b)、 (c)、 (d)是否列在简历上,则因人而异、因职业阶段而异、或因“为什么提交学术简历”的原因而异。一般来说,找工作时,大家会列出(b)、 (c)、 (d),因为毕竟我们要向未来雇主散发信号:“未来的学术成果,我不愁!” (I have enough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pipeline.)

如果你决定列出(b)、 (c)、 (d),一定要和(a)分开;我们如果把它们列在一起,往轻点说,显得我们不专业(unprofessional),往严重说,让人以为我们故意混淆视听、夸大简历。

对于(d)这一项,有人可能会问,是列得越多越好吗?那也不是。我记得以前有人跟我说,work in progress不能列太多了。尤其是,如果发表的数量不多,但列了一大堆的work in progress,容易让人想问:“这人没有能力把项目从头做到尾、扎扎实实地弄出学术成果?”因为毕竟,最后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我们有多少正在进行的项目,而是最后有多少妥妥的成果。在列出work in progress时,简单描述一下完成度 (比如,draft available upon request等),会让人对项目的潜力有更具体的印象。

同时,这个work in progress,我觉得也不要虚报。比如,如果一个项目,你没有正在积极地推进或者项目的进程已经停滞很久了,那么似乎没有什么列出来的必要。以前我听说,有人给合作者(一作)发邮件,问他们合作的项目,一作是否还打算继续做,如果是的话,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下一步的计划;如果没有的话,那个人就打算把这个项目从简历上的work in progress部分拿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术发表,要分得很清楚,最好用不同的sections来区分。

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承认,不同的学术发表,他们所代表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比如,经过同行评审后发表的书和论文,一般是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学术成果,在找工作或评职称时,权重最大。书籍章节(book chapters)或book reviews,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大的权重。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发表或非学术发表,比如给杂志、报纸写的小短文等(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例子,lol),基本来说,算public engagement (公共参与),只是锦上添花的一些产出。制作学术简历时,一定要把这些非学术发表和“权重大”的常规学术成果分开。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列在一起,往轻点说,别人觉得我们不专业(unprofessional),往严重点说,别人觉得我们故意混淆视听、夸大简历。

之前,我就听说过一个事情。有个学生,在很好的学校读博士,而且导师也是很有名的学者。那个学生的简历,咋一看,特别高产。ABD (All But Dissertation, 准博士阶段),就已经发表好多独作的文章。结果再仔细一看,那个人只有一篇学术评审的文章,其他的只是那个人给一些机构或媒体写的非学术短文。有朋友感叹:“好想不通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们系里或导师,没有人给他们看简历或指出这个问题?”

我觉得,可能大家看简历都很快,所以作为制作简历的人,我们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怎么样能够用最清晰、完全没有误导性的方式,向其他人展示我们的学术过往和未来计划?我们制作自己的简历时,可以想想,其他人在读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既然学术简历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展示自己的学术发表,那么,这个部分值得被单独拎出来列个清单,而不要和其他还没发表的作品或非学术作品,混杂在一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同一个信息,尽量不要在学术简历里多处提到。

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一条建议。对于这一条建议,我也还在摸索中:什么时候会被看作是负面信号?什么时候则是把重要的信息不仅放在对应的部分,也和其他内容直接关联起来?比如,有人如果书或论文得了重量级的奖项,他们会把这个信息直接列在书或论文的正下方,但在单独的honors and awards的部分,他们也会把奖项再列一遍。大部分人似乎并不会觉得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妥。

不过,我想这条建议背后的道理和我前面分享的还是大同小异:如果同一个信息,在简历里的不同地方占多行位置,容易让人觉得有夸大简历的感觉。如果大家观察或总结出了什么更直接的小窍门或大雷区,欢迎留言分享。

最后,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积极的感悟。我的不少朋友在遇到瓶颈或觉得自己没进步的时候,会去更新简历,然后他们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做了这么多事情!希望大家都有好看的简历,简历背后是你愉快的学习和工作生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钱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学系副教授

制版编辑:杨楠      

标签: 论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雨霖铃·寒蝉凄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设置了什么奖学金

爱丁堡大学是英国一所规模很大的院校,它的教学水平是很高的。今天就让老资料网来给大家讲讲爱丁堡大学的留学奖学金是哪些吧。

遮瑕膏排行榜哪个好 遮瑕膏品牌推荐

遮瑕膏排行榜哪个好1.爱茉莉fullcover全天候保湿双色遮瑕膏推荐理由:这一款是很多人都喜欢用的一款遮瑕膏,无论是遮盖力度或者是滋润度都是相对优秀的,并且是两者相持平的一个状态。

太阳系发现外星飞船?神秘系外天体入侵,移动轨迹怪异

导语:随着人们对于宇宙探索的越来越深入,人们也越来越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就在2017年,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一个神秘系外天体在向着太阳系高速移动,形状类似外星飞船引发猜想,到底是真是假,下面就跟着老资料网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最贵的电影:拍摄成本高达23亿元(主演片酬千万级)

作为世界上最贵的电影,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投入了巨额的成本,首先其中花费较多的就是经典的“‘黑珍珠”号,据说在拍摄的时候仅仅只制作了这艘船的前半部分就已经花费了上亿元。

中药葛根的药用价值 中药葛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葛根最近几年十分热销,它不但能治病,还具有出色的保健功效,能降脂,也能延缓衰老,那么中药葛根的药用价值到底有多高呢?中药葛根又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