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专家:鸡娃是父母成就焦虑的投射,对孩子是心理虐待

编者按:“双减”实施一年多以来,多地反馈学生减负较为明显。学生空闲时间多了,节假日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双减”之下,家长的教育理念又该如何更新?

今年寒假,南都推出6期“家长必修课”节目,邀请心理学教授、儿童精神科专家、名校教师等,从多个角度为家长讲授养育干货。

部分家长通过超前教育、报班等方式“鸡娃”,将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判成功教育的标准,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在精神医学专家看来,这种“鸡娃”无异于一种“心理虐待”。

2021年,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等学者共同发布首个有关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医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高达17.5%。

在影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的因素中,家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些父母的教育理念出现了偏差,没有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适应社会变化,导致孩子被推向错误的航线,如何纠正偏差?这不仅是提给父母的问题,也是对社会的叩问。

郑毅 北京安定医院教授、儿童精神科专家,牵头完成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医学调查。

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比成人少,心理健康应该从儿童抓起

南都:你的团队2021年公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总体患病率达17.5%。意味着什么?

郑毅:这个调查是中国首次在全国开展的大范围的、儿童精神医学领域的流行病学调查。关于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情况,以前的数据都是依靠量表做出的推测,经医生面诊确诊的筛查这是第一次。此前,针对成人的心理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已做过三次,这反映出大众往往认为儿童心理问题少,没有足够重视。

调查数据显示,儿童精神障碍总体患病率达17.5%,同期成人的数据是16.57%。虽然两类人群调查方法不完全相同,但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体现出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比成人少。

南都: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成人类似吗

郑毅:调查数据来看,成人与儿童精神疾病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成人所患疾病的第一位是焦虑,第二位是心境障碍,第三位是酒药依赖,然后是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调查显示儿童发病率前五位与成人不同,第一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常说的多动症;第二位是焦虑障碍,第三位是对立违抗障碍,第四位是抑郁障碍,第五位是抽动障碍。我们还发现,儿童在十一、二岁之前以行为注意缺陷、多动、抽动为主;十二岁之后开始,以焦虑抑郁为主,疾病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变化。

2000年初,我了解到全世界儿童大概20%有精神心理问题,其中八成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没有得到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我国(目前的状况)基本上也接近这个数据。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就诊率很低。比如多动症,大多数人不认为它是心理障碍,只认为是淘气;抽动症被人们认为是挤眉弄眼的坏毛病,家长也想不到要带孩子去精神心理科就诊。大多数家长对这些常发生的问题都不够重视,甚至不知道它们可能是由心理障碍导致。

南都:儿童时期的心理问题,对以后的人生可能产生怎样影响?

郑毅:影响非常大。精神分裂症虽然危害大,但发病率低,整体发病率不到1%,而且精神分裂症的行为异常比较典型,相对更容易被发现。但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却不同,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看似一切正常,但他们的攻击性、冲动性强,控制力差,成年后也容易出现违法犯罪等问题。

我们做过有关的调查:少年犯中有30%左右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问题,国外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比例达到60%-70%,可能是因为国外的数据记录相对比较完整。这可以说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犯罪有关。

而且最新观点认为,多动症对一个人有全生命周期的影响,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控制,会影响到以后的人生。现在,在国际即将要实施的ICD11(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中,不再强调哪些病是成人的,哪些病是儿童的,都是全生命周期的。我们以往所说的儿童孤独症、儿童抽动障碍现在(在命名上)已将“儿童”二字取消,这些精神障碍既可以见于儿童,也可以见于成人,是全生命周期的疾病。

而且,现在有一个现象,原本见于成人的精神障碍,也开始在孩子的身上发生。比如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等疾病的发病年龄降低了,以往的研究认为上述疾病的发病人群以中壮年为主,而现在是以青少年为主,在我的诊断中,精神分裂症年纪最小的患者,只有三岁多。所以说,儿童的精神障碍问题不容忽视,心理健康应该从儿童抓起。

在日照市东港区城市书房金港社区馆,家长带着孩子阅读绘本。新华社发

家长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变相的心理虐待

南都:家庭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孩子心理障碍的出现?

郑毅:我们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家庭的影响因素可以接近70%。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非常关键,一旦家长引导不好,一个方法使用错了,而家长又表现得很强势,极有可能往错的方向推。

南都: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具有专业的育儿知识,家长在教育中应该注意什么?

郑毅:我曾经翻译过一本书叫《耶鲁育儿宝典》,它最核心一点,就是“从准备做父母开始”。但在中国,大多数人要孩子都是没有计划的,父母在年龄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这样的情况很常见。还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了给孩子进行大量的知识教育,这也是认识误区。

其实孩子最核心的需求是游戏、交友,满足对世界的好奇心,家长如何满足孩子这些基本需要?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变相的心理虐待。我们知道孩子营养缺乏,会出现身体的疾病,然而有没有思考过孩子的心理营养不够怎么办?该玩耍的时候没有提供环境,有交友需求的时候被关在屋子里学习知识,这难道不是一种心理虐待吗?

南都: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是怎样引发的?

郑毅: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理需要没满足,第二个是负性的心理刺激太多,比如强迫孩子做不符合心理发展的事情。

现在有一个新的疾病叫“非自杀性自伤”,这些孩子的胳膊上有各种刀痕,我还遇到过自己抽血寻求刺激的,这些孩子不是为了寻死,只是追求一种刺激,他们的心理出现了畸形发展。

有人说靠这种痛感可以调动体内的内啡肽,这个内啡肽在我们小时候是通过打闹和玩来调动的,现在没这个机会,然后只能靠痛、靠刺激,由此放松心情,排解焦虑。这些心理问题孩子的背后,是父母教育的问题,从小没做生命的教育,没做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北京的一家舞蹈教室,正在开展青少年舞蹈教学训练。新华社发

“鸡娃”是父母成就焦虑的投射

南都: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在很多家长也存在着焦虑和担忧。家长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将自身焦虑传递给孩子?

郑毅:社会变化飞速,研究表明在成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当中,焦虑障碍排第一位。社会上人人都在焦虑,家长也需要学会如何去克服焦虑。

家长具有双重的社会身份,在外的工作身份和在内的父母身份,家长不应把在外的负面情绪带回家,这是非常关键的。很多父母难以处理好这个身份转换,将在工作上、社会上的焦虑与压力带到了家庭中,转嫁给了孩子。

同时,父母离异对孩子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尤其在我国。在国外,父母离异后共同教育这种的模式很普遍,但在中国这种情况较少,离异夫妻大多缺乏共同养育的理念。

我并不否认成年人的压力和情感,只是父母的行为与选择不应波及孩子,让孩子成为父母关系以及焦虑的受害者。因此家长可能也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整,在我们的心理治疗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家庭治疗,通过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孩子得到改变。

南都:你们如何“治疗”家长

郑毅:家长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家长有人格方面的缺陷和一些社会适应上的问题,比如有的有酒精依赖,这些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还有一类家长是“好心办坏事”,受到错误理念的误导,这类家长一旦醒悟,很快就会改过来。

我们实践观察来看,“好心办坏事”类的家长有很多,没有家长愿意把孩子教坏。比如说极端的超前教育,父母出发点是好的,但无法掌控好界限,导致了很多问题。

我见过最极端的超前教育是教三岁的孩子解方程,这位家长是一名数学老师,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只是学习机器,没有学习的乐趣。

南都:现在网络上都在讨论“鸡娃”,作为精神医学专家,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郑毅:我觉得报各种班,所谓的“鸡娃”,本身就是父母成就焦虑的投射,是父母觉得不踏实、觉得有需要,并不是孩子的真实需求。

我不反对报班,我反对急功近利地把课本知识简单地挪到小学、学前去教,这没有必要,也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南都:那是否存在正确的“鸡娃”方式呢?

郑毅: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如果要报班,应选择适合他这个年龄心理发展需要的,以及能促进他心理健康发展的课外班。

我个人比较反对类似于奥数这类超前学习的课外班。特长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在优势没有展露的时候,过度焦虑,乃至强迫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我建议,报一些培养孩子能力的班。如果孩子集体玩耍的机会少,可以组织一群孩子一块玩耍,培养能力;还有营造合理竞争环境的班,让他去合理竞争,锻炼技能,这对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

现在家长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也开始报一些体能班、兴趣班,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总体上要摆脱功利心态,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求知欲、自尊心和上进心不能被挫伤,这对他的学习和社会适应都是有好处的。

最后,我一直认为社会化和家庭化的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有社交需要的时候要给他机会,孩子有游戏需要的时候,让他去玩,不能剥夺这些机会。带孩子去公园跑跑,跟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玩玩的乐趣,是各类课外班很难替代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月10日,四川省华蓥市双河小学的学生在华蓥山广场为市民写春联。双河小学是当地书法教育特色学校,该校配备专业书法教师和辅导员近40名,学校学生经常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并获奖。    新华社发

如何看待“学习困难门诊”成热门

南都:近几年“学习困难门诊”很热,医疗机构开设这类门诊的初衷是什么?

郑毅:要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实际上不是一个准确的医学名词,是因为社会上这种需求多了,所以建立相应的学习困难门诊。实际上,学习困难门诊往往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门诊在一起。

医学上的“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计算障碍、运动协调性障碍等,我们称为特殊发育障碍,也就是说,在大脑功能的特殊发育方面出了问题,但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不多。还有一部分是智力低引起的学习障碍。

最大的一部分是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引起的学习障碍。比如注意缺陷多动、抽动、焦虑、抑郁、双向等都会导致学习困难。很多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患者出现了学习困难的情况,于是以解决学习困难的需求来看病,学习困难门诊才开始变得热门。

这类“学习困难”,实际上就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学习问题。如果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现象,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准确的诊断,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引起的学习困难,那就要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习困难的诊断是从功能上进行的,医生在诊断多动症的时候一定会评估社会功能受影响(的表现),也就是学习这些要受影响才能诊断,如果只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但是社会适应和学习都很好,学习功能没有影响,那只是存在一个多动的特质,它并不是病症。

实际上,疾病必然导致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受损,很多学习困难实际上是综合各种疾病引起的,80%的精神障碍会影响学习。

南都:“学习困难门诊”受到关注,也是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果?

郑毅:因为学习受到大家重视,“学习困难门诊”也受到更多关注。我认为“学习困难”也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让有相关问题的孩子得到一个很好的就诊,具体是由什么病症引起的学习困难由医生来进行诊断。

不过,目前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混乱,有些学习困难门诊仅仅就学习论学习,而没有能力去诊断别的疾病,这种以赚钱为目的的学习困难门诊是不正确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月8日,小朋友在天津蓟洲国际滑雪场内练习滑雪。寒假开启,不少学生来到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的蓟洲国际滑雪场体验冰雪乐趣。    新华社发

社会环境变化对教育提出新要求

南都: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郑毅:儿童心理疾病跟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变化(比如居住空间变化导致玩伴缺乏)以及生活习惯(比如饮食方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对慢性疾病而言,遗传方面的影响大概占15%左右,百分之六七十则是由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变化引起。一个人即便遗传上存在缺陷,如果生活环境较好,得到较好的保护,潜在的精神疾病可能并不会发作。

而据我的观察,比如说抽动障碍,以前我刚当医生的时候比较少见。而现在这种病例十分常见,我的门诊大概三分之一是抽动症患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基因突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但短短二十年间这类问题激增,可以推断出,在个体基因风险的基础之上,环境出现了问题。

南都: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具体有哪些?

郑毅:我们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饮食方面,好多家长缺乏相关知识,盲目给孩子吃高营养食物,最后却导致了营养缺乏。一些研究也显示孩子的肠道菌群失调,尽管摄入了大量高营养食品,贫血的发生率却不低。我们做过流行病学调查,抽动障碍跟碳酸饮料、以及其他食物色素添加剂的摄入有相关性。

还有孩子活动的空间减少了。人是一种群体社会性动物,孩子最大的需求是游戏、交友。过去常见的一大群孩子跳皮筋、玩沙包,现在都已经消失了。集体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在玩耍中孩子们学会分享与合理竞争,也习得抗挫折的能力。

此外,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合适的角色定位,但现在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不管孩子的资质能力如何,都被要求拿第一。如果孩子拿不了第一怎么办?父母就使劲加码,报各种补习班,逼着孩子去学,然后不断模拟考试,最后让孩子在形式上拿到第一,然而,实际上孩子没有真正地学到并理解知识。最后一旦松开这根“拐杖”,孩子就摔倒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孩子智商足够,情商、逆商都缺乏,这也会导致很多问题。不少高校发生过类似案例:当想拿第一的心态出现了畸形发展,部分人在无法拿到第一的情况下,会做出一些过激乃至违法犯罪的举动,以达到拿第一的目的。

社会的变化难以改变,但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去创造一种符合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比如营造合理的竞争,进行集体性的游戏以及情商、逆商的培养,而不能仅仅让孩子学知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诸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练习篮球运球。浙江省绍兴诸暨市是“全国篮球城市”。    新华社发

教育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南都: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创造符合孩子心理发展需求的环境?

郑毅:教育不应该是“知识文化主导一切”。一切都以考试分数来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志,能力的培养就被忽视了。

由于评价标准的扭曲,我们错误地认为孩子分数高就行,哪怕什么都不懂,鞋都不会穿,只要考试在班里考第一,父母就感到高兴和满意,这是错误的观念,教育的指挥棒出了问题,孩子必然会出错。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要更重视能力的培养,要回归人的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帮助孩子发展各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坚持的毅力,这些能力最后都能促进孩子的学习。

如果能在玩耍中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与片面强调知识的学习、导致厌学的情况相比,孰优孰劣,大家都能明白。

其实孩子从小都是好学的,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厌学?那是因为我们引导学习的早期教育出错了。很多在“玩”中学,最后自己完全能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会更好。

而那种片面的知识教育——孩子刚学认字就开始教知识——导致厌学的比例非常高,因为孩子刚刚懂事,这种教育方式就让孩子将学习和痛苦联系起来了,觉得学习就是要下苦功夫,没什么乐趣。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坚持学习,哄着学,骗着学,甚至一个月给多少零花钱都可以,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就盲目地报补习班。最终,孩子把学习当成跟父母讨价还价的工具,当成一种为父母学、为别人学的义务,没有把它当成一种自己人生的乐趣。

这也提醒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减负”不能只是形式上的,而要真正地激发孩子的能力和学习的动力。

南都制图:李蓓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实习生 危欣

拍摄:南都记者 莫倩如 王森 发自北京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O型血人的生命观

O型血人是非常珍视这一世当下的生命的,他们珍惜时间、永不放弃、力争上游。在O型血人看来,人生如同一张珍贵的白纸,往上面写什么,是应慎重的。O型血人虽然现实,浪漫和感性起来也是非常可爱的哦。如果生命是由很多能量点构成,那么,O型血人希望这些能量点能够物尽其用,让自己所有的潜能,可以全部得到发挥,造就灿烂的人生。

吴三桂如果没有造反的话 康熙会不会让吴三桂善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三桂造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年吴三桂在山海关投降清朝的时候,便与代表顺治皇帝的摄政王多尔衮杀马为誓,相约“永不相负”,所以如果不是吴三桂起兵叛乱,即便是被撤藩,还是能够以善终收场的。康熙很贴心,为了避免吴三桂犹豫不定,杀了吴应熊,坚定了吴三桂的造反决心。康熙的削藩,还是证明了吴三桂的预判。

抓夹弹簧掉了怎么办

首先,安装小夹子的一半,再安装另一半,接着把弹簧推进去,最后安装完成。复古又慵懒短发用发夹方法:先在头顶部位扎一个辫子,中间掏一个洞把头发绕一圈,然后再用抓夹。以上小编整理了一些抓夹的使用方法和意外的解决方式,希望对小伙伴们有帮助。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5个家庭小秘方!

口腔溃疡很让人难受,往往是让患者觉得连开口说话的是折磨。而复发性口腔溃疡更是让人头疼了,今天荷马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家庭小秘方,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此方法治疗溃疡效果较好,但对溃疡面有较大刺激,会引起疼痛,一般对象为年龄稍大的儿童。想知道更多的口腔知识,就请关注荷马口腔网站,听荷马为您讲牙。

牛舍应该配备哪些设施?养牛新手建议多看看!

想要养牛,牛舍肯定要准备好,选好牛舍地址以后,牛舍里面需要准备哪些设施呢?下面不了解的养牛新手朋友可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牛舍需配置草架、精料槽、饮水槽、盐筒、母仔栏等设备。关于牛舍设施准备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老资料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妖怪抓住唐僧为啥不直接吃?难道是为了展示厨艺

在西游记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设定,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要吃唐僧肉当然是为了长生不老啊。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