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催越磨蹭!试试这5条黄金法则,专治孩子拖拉,太管用了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作为家长,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每天叫孩子起床,嗓子都喊哑了,孩子还像没事人似的,拉都拉不动;

送娃去上学,说无数遍“来不及”,他还是慢悠悠吃饭,急得你干瞪眼;

辅导孩子作业,你都坐下十分钟了,孩子还四处溜达,怎么吼也没用……

如果做个调查,票选“逼疯家长”的几件事,“孩子磨蹭”,一定名列前茅。

对此,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儿子今年10岁,读小学四年级,我的每一天,都是从“咆哮”开始。

不是催他出门,就是嫌他太慢。

每次吼完,我都后悔不已,告诫自己下不为例。

可第二天一见儿子那个“慢样”,火还是蹭一下就来,恨不能拎着他耳朵把事做完。

起初,我以为孩子就是懒,故意气我。

当我看了不少教育资料后,才骤然明白:

孩子拖延,和父母也有很大关系。

如果只是催促打骂,必然是鸡飞狗跳,家无宁日。

相反的,如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能显著改善孩子的拖延。

磨蹭的孩子,狂躁的家长,鸡飞狗跳的日子

我们楼上,有个外号“咆哮帝”的邻居。

每天早晨,他吼孩子的音量,响彻整个楼道。

而逼疯他的,是他不到10岁的小女儿。

因为顺路,咆哮帝每天送孩子上学,但因为女儿出门太慢,他十天里得有八天迟到。

领导的批评,同事的议论,琐事的烦恼,令他十分窝火。

所以,一见女儿拖拖拉拉,他气就不打一处来。

经常是边催边吼边恐吓,结果孩子没管好,还引发家庭大战。

女儿不甘示弱,故意和他顶着干,你越催她越慢;

妻子嫌他脾气暴,也和他吵架拌嘴,夫妻矛盾不断;

奶奶心疼孙女,也总是劈头盖脸地指责他。

这家人,因为一个孩子,每天大动肝火,日子过得鸡犬不宁。

有句话说得好:磨蹭的孩子,狂躁的家长,造就一个混乱的家。

谁都想家庭和谐,关系融洽,可单是“孩子磨蹭”这件小事,就足以摧毁父母的耐心,打乱生活的节奏。

其实,我特别同情“咆哮帝”。

这种从起床就开始的“时间大战”,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

你心里急死了,孩子却 “事不关己”,你只能无奈地继续等;

把心一横撒手不管吧,又担心时间来不及,耽误了正事。

然而,事实就像心理学“极限效应”揭露的那样,每个人都有忍耐的极限。

你催多了,孩子会厌烦到叛逆;孩子无限拖延,你也会忍无可忍。

生活中,我们都可能瞬间化身“咆哮帝”,把对孩子的关爱,掩盖在一句句命令下。

这不是某个家长脾气不好,是谁都可能被娃逼出的内伤。

孩子拖延,家长狂躁,是不少家庭矛盾的根源。

如果不重视不解决,亲子大战将轮番上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个“拖延症”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越界”的父母

超话#孩子拖延怎么办#中,有不少父母吐槽。

有人说:我把早饭做好,衣服找好,书包收拾好,可女儿还是迟迟不出门;

有人说:我够严厉了,就差拿鞭子打了,可儿子还是什么事也赶不到前面;

还有人说:我凡事顺着他,可结果呢,穿衣服要20分钟,写作业要磨蹭半小时……

乍一看,似乎无论怎么做,都管不好这些“拖延症”小孩。

但评论区一位教育咨询师的话,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

他说:每个磨蹭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越界的父母。

要么凡事代劳,侵占孩子的独立空间;要么太过苛刻,标准提得太高;要么过于纵容,让孩子随心所欲。

是啊,你把事都做了,孩子当然可以不着急;你要求那么多,他就随便敷衍了事;你从不立规矩,孩子自然没有紧迫感。

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曾说:

当父母为孩子做太多时,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

当父母事无巨细,孩子就缺少独立做事、锻炼能力的机会,于是变得懒惰、依赖、被动。

在他们的意识里,反正有爸妈兜底,做好与做不好,结果都一样。

一旦丧失主动性,孩子做什么事,都会不紧不慢。

他们不怕耽误事,不怕来不及,反而看着父母急得跳脚,觉得好玩有意思。

教育家卢梭有个观点:

“在早期教育上,不仅不应争取时间,还必须把时间白白放过去。”

他的意思并非浪费时间,而是提醒家长,把时间还给孩子。

别越界到孩子的世界,替他办事,替他定要求,替他承担后果。

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

生活是自己的,拖延磨蹭,耽误的是他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不惯孩子拖延,千万别只是催催催

曾经的我,像个复读机一样,在孩子耳边不断地催催催。

后来,我从书上学到了几点方法,才明白,催促压根没用。

如果你家孩子也拖延,不妨看看下面这5大黄金法则。

①不做代劳的父母,让孩子学会负责。

美国一所中学规定:不允许家长帮孩子把忘在家里的午餐、课本、作业、运动鞋等物品带到学校。

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独立性,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

做父母的,得有点“狠心”。

饭来不及吃就饿一次肚子;迟到了就受一次批评,写不完作业就让他着急一次……

放手让孩子支配时间,也让他们承担后果,孩子才能学会自我管理。

②改变沟通方式,把“你快点”改成“我希望”。

研究发现,孩子在6岁以前,的确欠缺时间观念。

所以,父母要刻意制造一点紧迫感。

但如果只是不停地说“你快点”,会让孩子紧张、厌烦、对抗。

换个说法,变成正向鼓励,效果就会大大不同。

“孩子,如果能准点出门,你就太棒了。”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按时完成作业的。”

“你今天比昨天快了三分钟,进步很大。”

……

先让自己放松下来,再帮孩子找准他的节奏。

③细化目标、清晰计划、精准行动

心理学上,有个 “定位速效实验”。

心理学家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前往10公里外的村庄。

第一组学生,不知道村庄在哪里,没走两公里,就开始叫苦,几乎所有人都半途而废;

第二组学生,被告知目的地在10公里外。但他们没有路标指引,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第三组学生,不仅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一路还有路牌引导,结果顺利抵达目的地。

这个实验,显现出目标和规划对孩子行为的意义。

做事前,告诉孩子明确的目标,为他们制定清晰的计划,孩子才能有精准的行动。

④降低要求,别让孩子因害怕而拖延。

心理咨询师钱志亮发现,很多孩子拖延的根本原因,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被父母指责。

也就是说,孩子在用磨蹭来逃避那些他完不成的任务。

有些事父母要求过高,又不得不做,孩子们只能拖一分钟是一分钟。

心理学上,有个“蔡格尼克效应”。

意思是:人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任务,会比已处理完成的任务印象深刻得多。

别看孩子磨蹭,他们会时刻惦记着那些未完事项。

一旦积攒的事多了,他们便没了头绪,做什么也无法专注。

而我们父母要做的,是把要求降下来,减轻孩子心理负担。

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会更有主动性。

⑤树立时间观,养成好习惯。

行为学上,有个“要事为先”的原则。

做事情,要分主次,在时间安排上,也要有个优先级。

比如我们帮孩子规划业余时间,就要把必须且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

明明第二天要考试,需要复习功课,就不能把打游戏、出去玩放在首位。

相反的,休息日天气好,也可以先让孩子痛快地玩一场,再找时间学习。

把时间切割成小块,把要事排在前面,用行动帮孩子树立时间观。

当孩子有了“要事为先”的习惯,就不会任由自己拖延磨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个妈妈,为了督促孩子学习,时刻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

结果却经常被老师通知,孩子作业没做完,孩子又迟到了,考试成绩不理想……

可她能做的都做了,每天催着孩子出门,盯着孩子写作业。

无奈之下,这位妈妈向教育专家尹建莉求助。

几番交谈下来,尹老师告诉她:“孩子的问题,全在你催得太多太急。”

尹老师建议她稍微松松手,让孩子拖延几次。

起初孩子很开心,可后来,孩子却因经常迟到、不交作业被老师批评。

这下,孩子终于不敢拖延了,主动找妈妈重新规划了每天的作息时间。

每个孩子,都应有他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别急着安排好一切,有时候,吃一堑长一智也很有必要。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而非干预,是影响而非控制。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慢慢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多让他们在生活中历练。

总有一天,那个看起来慢吞吞的孩子,会变得懂事,会加速前进。

与父母们共勉。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狗狗牙龈出血怎么回事 该吃啥药好啊?

此外,外源性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牙龈出血。因此,当你发现狗经常流牙龈出血时,最好带它们到宠物医院进行口腔和身体检查,找出狗牙齿出血的真正原因,然后考虑如何处理。

幼儿学钢琴 家长因素有一半

当钢琴王子郎朗、李云迪征服世界乐坛时,他们同时也征服了众多中国年轻家长的心灵。这两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作为中国年轻一代音乐家里的偶像级代表人物,让中国家长有理由相信:“我的孩子也很有必要拥有一个钢琴童年,就像郎朗一样。”

马皇后为什么能让朱元璋在她面前乖乖听话?

所以这才导致朱元璋负面的情绪全部在晚年的那十几年的时间里面爆发。这个可以降住朱元璋的人就是马皇后马秀英。马秀英和朱元璋是一对患难夫妻,在朱元璋刚刚起步的时候马秀英就嫁给了他,并且还多次救了朱元璋的命。

石泽研究所洗面奶好用吗 石泽研究所洗面奶适合什么肤质

石泽研究所洗面奶好用吗石泽研究所这款洗面帮助解决毛孔问题深层清洁,使毛孔自由呼吸,肌肤健康“零毛孔”。石泽研究所洗面奶适合什么肤质适合油皮和混油皮肤质。石泽研究所洗面奶有紧绷感吗石泽研究所洗面奶这款是专治黑头的洗面奶,去污能力真的超强,洗完脸脸颊拔干到感觉要爆裂,可以洗的干净,洗完要立刻护肤或敷面膜。

葡萄酒的特异风味,你能品出几种?

如果葡萄酒中仅有花香和果香,那也没什么神奇的,关键是很多葡萄酒中还拥有一些特别的风味。那么,这些风味你又能品出几种呢?

鱼肚和鱼泡的区别 鱼肚的营养价值

鱼肚和鱼泡除了名字不同以外,在其他地方是没有明显区别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是指同一种东西都是止于腹中的鱼鳔,只是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它的叫法不同而已。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