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年轻的父亲带着孩子爬到寺庙的许愿塔上拿取金钱?

大人带娃攀爬寺院许愿塔拿硬币。在广东深圳的一个寺庙里,一个大人带着孩子,估计他是为了逗孩子高兴,直接攀爬到许愿塔上,拿下许愿塔上的零钱,交给孩子玩儿。孩子还说这是我们的份儿。估计这个大人不懂得,在中国的寺庙不能够随便拿寺庙的香火钱,以及信众施舍的任何钱财和物品。

因为信众在寺庙里施舍是施舍给寺庙里的僧人、尼姑来供养他们的,而不是为了施舍给来寺庙的游客或者是普通的信众。当然有的信众在施舍的时候,可能不一定想着是给寺庙里的师傅,也就是僧人或者尼姑施舍,而是为了给佛菩萨施舍。但佛菩萨并不需要常人社会的金钱或者物品。最终这些金钱和物品还属于供养寺庙的僧人和尼姑的供养金。在道家,在道观里,一般称为法金。

这一类钱或者供养,游客是不能随便拿的,拿了就相当于是和寺庙的和尚与尼姑抢钱。在佛家看来是有罪过的。因为寺庙的和尚和尼姑他们自己不生产,是靠众多信众的供养而修行。我们靠传播佛法,给信众精神上的滋养,帮助信众解决精神上的问题或者困惑,带人修行。类似于人类精神导师的角色。

因此,他们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只是他们做的是精神的贡献,文化的贡献,佛法方面的贡献,让人们的心灵更加纯净,有信仰,一心向善,直到修行成佛。所以,他们对社会也是有重大贡献的,并不能够认为和尚和尼姑在社会上就是白吃白喝的人,不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他们传承佛法本身就是在继承古代文化的文脉和血脉,让这些文化经久不息长盛不衰,本身对社会也有很大的贡献。当然,这个年轻的父亲估计他是不懂得这些道理,他既没有偷的意思,也没有抢的意思,而仅仅是把这些零钱拿过来给孩子玩儿,让孩子高兴而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一个网民,他留言写道:

信众一粒米,

大过须弥山,

今生不了道,

披毛带角还。

寺庙里的百家钱可不好拿,拿完了因果太重,一般人还不起。去吃个斋饭我都要放点斋饭钱,不愿白吃。这个网民应该是懂得佛法,懂得一些寺庙规矩的人,他的留言代表了人们对寺庙金钱财物的普遍看法,也就是说普通游客不能够动寺庙的金钱或者财物。而应该尽可能地给寺庙做一些贡献,包括供养寺庙的僧人和尼姑、帮助寺庙、做义工等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在日本和台湾的寺庙和大陆的寺庙也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理念。他们那里的寺庙,存放的功德箱一般都没有锁。信众随意往里边放钱,而经济困难的人们或者游客,随意到里边去取钱。这些功德箱的钱,和尚或者尼姑之类的修行人,他们并不去拿取,而主要是留给本地区那些困难的信众或者社区贫困的民众,吃一口饭的金钱。

因此,这就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供养理念和做法。都要尽可能地入乡随俗吧!个人以为寺庙的游客或者信众供养的金钱,普通的游客或者信众最好不要拿取。把它们最终留给寺庙的和尚或者尼姑,这是一种好的供养。因为和尚、尼姑他们本身并不劳动,他们是专业的修行者,兼代传播佛法的精神,需要信众的供养才能活命,才能够承担佛陀的言教,把佛陀的思想和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播给社会的人们。如果他们当中有人能够修行成为佛菩萨,你当年曾经对他有过供养,他会对你进行无偿的报答。因此,供养寺庙的和尚或者尼姑,能够积德累功,甚至能够积累大功德,这也属于一种因果关系。

标签: 寺庙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