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巩霞
来源:新京报、极目新闻
“十年后留在北大,我要做快乐的食堂阿姨。”近日,网友黄女士称自己北大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大食堂工作,引发关注。
十年前,她去长沙读书,后一路考到北京的学校读新闻传播专业,后来又成功保研北大。十年后,她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新事业,“先从食堂阿姨一步步做起!”
北大研究生、新闻传播专业、食堂阿姨这几个关键词着实吸睛,网友也是讨论的不亦乐乎。
“果然,新闻专业的终点在食堂。”“充分说明了学新闻就业的范围太广了。”“北大研究生怎么去当食堂阿姨?”“工作有编制吗?”“是否太大材小用了?”......
北大研究生选择做食堂阿姨是否大材小用?学新闻真的没出路?
01
本人回应:没有编制和户口
据极目新闻报道,黄女士于2022年入职北大餐饮中心,今年7月已从文员转岗为管培生,目前正在轮岗,做食堂阿姨是为了体会师傅们的工作。
黄女士在评论区回复表示,北大研究生毕业留在食堂工作,是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她为此也放弃了很多高薪工作,当时单位老师和身边同学也非常诧异。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黄女士还解释,这份工作是没有编制和户口的,工资和食堂效益也并没有太大关系,她做好这份工作是出于对事业的尊重。“到今年7月正式工作满一年,下定决心从文员转岗成管培生。”她表示,目前是在轮岗,做食堂阿姨是为了真切体会师傅们的工作。
黄女士社交账号截图
18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黄女士,她表示,自己的身份都写在文章开头了,但有网友没仔细看导致了误会,她将会发一条视频进行解释。
02
什么是“管培生”
新京报评论,可能很多网友根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管培生”,就把黄女士的工作定位为做食堂阿姨了。其实,黄女士说得很清楚,她做食堂阿姨是管培生必须经历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体验第一线食堂师傅们的工作,以便未来更好地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
“管培生计划”,是用人单位培养未来领导人的一种项目,进入该计划的管培生,要由带教老师指导,经过多个岗位的轮岗,考核合格后确定正式岗位。黄女士是北大餐饮中心的管培生,单位对其的培养目标是担任管理职务,因此,将其轮岗到第一线的食堂体验食堂阿姨工作,是十分正常的。
明明是“先从食堂阿姨一步步做起”,在舆论场上却被歪曲为“北大研究生毕业当食堂阿姨”“新闻学专业毕业做食堂阿姨”,这无非是在借名校毕业生炒作,博眼球,除了引发“高学历低就业”“新闻专业学生就业差”的口水仗外,并无实际价值。
事实上,任何岗位都要“从基层岗位一步步做起”,即便是名校毕业生,也难以一步就到光鲜岗位。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不能只看其第一份工作,而要看其毕业后的中长期发展。高校毕业生也应以更长远的眼光规划职业发展。
近年来类似“人才浪费”的讨论经常出现。很多人一看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就认为这属于人才浪费,并认定是其所学专业难就业。这不过是断章取义罢了。
就业不能只看专业,更要看个体的能力。一个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培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让其有更广的择业面,进行跨专业就业。表面上看,这是“专业不对口”“人才浪费”,但从具体就业看,则属于“能力对口”。
03
学新闻没出路?
极目新闻评论,“喜欢什么就专注于什么,不需要太多纠结和比较。”这话放在北大研究生毕业留校做食堂阿姨这件事上,也是如此。
这位北大研究生只是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事,无关新闻专业好不好的问题。她自己在评论区回复表示,北大研究生毕业留在食堂工作,是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她为此也放弃了很多高薪工作。可见,新闻专业并非就没有出路,是她自己选择了学校的食堂工作。
类似的人往“低处”走并不少见,诸如“年薪30万女生转行卖快餐”“大学副教授去中学当老师”“北大博士考取城管”之类,屡屡引发关注,当事人依然坚定做自己,外界也能以平常心看待。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选择自由,职业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行业都需要人才,不必以思维定势来固化对基层岗位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岗位对于工作能力、治理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基层岗位迎来高层次人才加入,也是势所必然。据介绍,北大餐饮中心管理培训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助制定餐饮中心相关发展规划、协助完善食品安全及营养分析等相关规章制度、参与食堂运营管理等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也不是容易的事。
北大研究生毕业留校做食堂阿姨,别说是“学新闻没出路”,这跟她学的专业无关,而与她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能做自己觉得喜欢的事,就没有什么不好。
- 阅 读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