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写作业水平超过大学生;生病时嘴里发苦的原因找到了 | 一周论文导读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ChatGPT写作业水平超过大学生

根据《科学报告》日前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在计算机科学、政治研究、工程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大学课程中,ChatGPT回答评估性问题的成绩已经达到甚至超出大学生的平均分。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学者请了32门不同课程的教职员各提供3份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是他们布置的10个评估性问题;随后让ChatGPT对这10个问题产生3组相应的回答,并由3名不知道答案来源的打分者评估学生作业和ChatGPT的回答。结果,ChatGPT在9门功课上得到了与学生相近甚至更高的分数,尤其是“公共政策导论”课程中得分明显优于学生,平均分超过学生2倍。只有数学和经济学课程,大学生的表现始终高于ChatGPT。

研究作者还在巴西、印度、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地调查了1600多名学生和教育者,近3/4的受访学生说可能会用ChatGPT帮助写作业,这一比例高于教育者的预估。但七成教育者认为使用ChatGPT写作业属于抄袭。

在这项研究里,作者还测试了两款识别AI生成文本的工具——GPTZero和AI text classifier,发现它们分别有32%和49%的时候会误将ChatGPT产生的答案以为是人类的回答。

为什么生病时嘴里发苦

我们通常会避免食用苦味的食物,因为这代表了食物难吃或者暗示可能有毒。但苦味不仅是一种味觉,其也可能是疾病或感染发生时的一种副作用。根据发表于iScience的一篇论文,苦味相关味觉细胞与免疫反应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味觉细胞会因为感染而产生基因的表观遗传变化,从而导致嘴里“发苦”。

▲研究示意图(图片来源:10.1016/j.isci.2023.106920)

在小鼠实验中,研究者尝试利用脂多糖模拟了细菌感染时的炎症反应,结果他们发现小鼠对苦味的反应变得更强。基因层面上,脂多糖引起了苦味相关味觉细胞中味觉受体基因Tas2r 的高度活跃,并且可在模拟感染的3-5天达到顶峰。此外,从染色质结构上来看,脂多糖增加了Tas2r基因的可及性,进一步提升了苦味感受。 

长期来看,这种表观遗传的变化可能会持续保留,造成感染或者慢性疾病后口里挥之不去的苦味,或改变对食物的味觉。

DOI: 10.1016/j.isci.2023.106920

二甲双胍抗衰老的潜在机制

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见药物,二甲双胍在一系列研究中展现出抗衰老、抗癌等潜力。最近,一项发表于eLife的研究在线虫实验中揭示了二甲双胍帮助延寿的潜在机制。

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逐个沉默线虫的基因发现,醚脂合成所需的基因,是二甲双胍实现延寿作用的必要条件。一旦该基因失活,即使同时采取饮食限制等措施,线虫的寿命也得不到延长。另一个重要发现是,通过基因过表达单独增加醚脂的合成量,也足以延长线虫寿命。醚脂通过SKN-1因子(在哺乳动物中对应于Nrf蛋白)来协调代谢应激防御,该反应改变了新陈代谢,进而帮助延寿。

这项研究表明,醚脂有望成为促进健康衰老的全新靶点,同时促进醚脂合成的饮食或药物干预可能成为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新策略。

DOI: 10.7554/eLife.82210

肠道症状与帕金森病发展有关

近期,Gut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胃肠道中的疾病症状可能会先于帕金森病产生,并且成为指示帕金森病风险的因素。

研究分析的数据来自美国全国医疗记录网络,作者从中选取了10多种肠道症状对患者进行分类,主要看不同组的患者各自有多少在5年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根据分析结果,其中有4种症状与帕金森病风险具有相关性,其中胃轻瘫(胃排空迟缓)、吞咽困难和便秘会使得帕金森病风险翻倍,没有腹泻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则会使风险提升17%

图片来源:123RF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观察到阑尾切除似乎能帮助降低帕金森病风险,他们推测阑尾可能在疾病发展中有潜在作用。

DOI: 10.1136/gutjnl-2023-329685

雌激素波动造成抑郁的神经机制

女性在产后或更年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紊乱,这与生殖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本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一项研究以卵巢激素戒断的雌性小鼠为模型,揭示了雌激素水平与抑郁症之间的神经机制。

这项研究发现,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A)一组表达雌激素受体-1(Esr1)的GABA能神经元活性降低,介导了雌性动物的抑郁样行为。这组神经元可分为两个亚群,向两个脑区发送信号。其中一个亚群投射到腹侧被盖区(VTA),另一个亚群投射到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分别增强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这两种神经递质都对情绪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组神经元活性降低时,分别介导了快感缺失和呆滞不动两种症状。相反,增强这些神经元的活性,可以改善雌性小鼠在雌激素水平转变情况下的抑郁样行为。

再热下去,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将受损

热带雨林是地球重要的碳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与有机物。但现在,随着气温的上升,情况开始悄然发生变化。《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热带雨林中的少量叶片正在接近光合作用的温度上限。

一旦超过46.7℃,热带树木的光合作用机制就开始失效。最新研究借助来自国际空间站的全球高分辨率陆地表面温度测量结果发现,上冠层中约0.01%的叶片超过了光合作用失效的临界值。虽然比例很低,但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未来的升温条件下,这一数值将上升至1.4%;而如果全球变暖超过3.9℃,将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叶片死亡。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