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龙大学”,正起飞!

以下文章来源于“软科荐校”。

“校徽中的动物,真的是一只小恐龙吗?”

——这是很多人在看到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徽时,脑海中跳出的第一句话。

图源:成都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是的,你没看错,校徽中的动物,真的是一只恐龙。不过,这只立于地球中央的恐龙可不小,它的形象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标本,是亚洲保存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长达二十多米,昂首挺拔,高大威猛。

而它,正是成都理工大学(简称成理)如今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的缩影。

突破,成就于“功”

今年的成理,用“‘杀’疯了”三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

大年初六,新年伊始,成理便用一篇Science,开启了他狂飙突进的征程:1月27日,Science发表了成理地球科学学院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王达作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并将其收录在本期的热点研究之中,惊艳世界。

仅仅两个月之后,科技“蜀”光,又在成理高亮:3月28日,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和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得者名单公布,成理作为《四川盆地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荣获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而本次获得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项目,总共只有3个

截图自:四川省人民政府

而成理的“高亮”又何至于此!除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外,成理还在本次评选中,捧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等8项大奖,书写超凡科研强省、强国篇章!

能项目单体“爆破”,也能整学科“突进”:5月,成理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行列,成为成理继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化学之后的第5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世界级学科“成员”日益增多,“济济一堂”。

前进!继续前进!5月31日,成理又一次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这一天,成理李超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解密埃迪卡拉纪磷循环》的重要研究成果,实现了成理在Nature上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文的历史性突破,更让世界记住了成理的优秀与荣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8月15日,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在世界范围的“群雄逐鹿”当中,成理脱颖而出,首次入榜便越过901-1000位段,单刀直入801-900位段,未来可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代的大风大浪中,意气风发,勇立潮头,舍成理其谁!

成理之势,势不可挡!

求索,穷究于理

“人生还是要搏一搏。”

这是为成理实现Nature历史性突破的李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

人生需要搏一搏,其实,学校亦如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成理所形成的“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成理在今年所向披靡、实现“爆炸式”飞跃的秘诀所在。

1956年3月15日,成理的前身——成都地质勘探学院由国务院批准建立。作为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成理被倾注了极大的期待。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攀钢之父”常隆庆教授、绘制我国第一幅河流地貌图的李承三教授、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进藏地质考察队成员、绘出我国第一幅川藏路线地质草图的张倬元教授……无数地质教育的大师先贤从全国各地而来,奔赴成都的二仙桥十里店,开启无畏无惧的新征程。

开局只是一片荒凉的土地?那又如何!这些创业者们硬是白手起家,创造了“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奇迹。

学科“冷门”,那便自己“烧热”!于是,刘宝珺院士成为了中国沉积地质学开拓者,对我国地质、石油、煤田、冶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第一代石油地质大师罗蛰潭教授,开创我国稠油火驱强化开采之路;第一代放射性地质大师金景福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铀矿床学》教材……成理人,永远当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08年,刘宝珺院士手持斯潘迪亚罗夫奖状。1996年,刘宝珺院士荣获国际地学最高奖“斯潘迪亚罗夫”奖,他是100年来世界上获此殊荣的第二十位地质学家,也是我国地质学家此奖的首获者(图源:成都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样是成理长期保持高水平发展的底气所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第一个油气工业上游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唯一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实验与论文做在祖国大地上,助力祖国繁荣昌盛,成理从不推辞。

建校至今,成理已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奖项共计1040项(次)。他曾于十年内两度独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曾凭借在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注浆扩散测试装置专利,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成为此届金奖中唯一的高校专利作品

于今朝厚积薄发,“成就于工”,而昔时“穷究于理”,上下求索。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理矢志不渝,在一代代成理人锐意进取的步伐下,以奋进之笔,写下光辉灿烂的未来。

育人,成理成你

你知道吗?那个拥有校徽正中央恐龙标本的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拥有包括30多具恐龙骨架标本在内的6万余件珍贵标本。而在这其中,许许多多的珍品,都来自于校友的捐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图源:成都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二云母花岗岩,采集自1960年,珠穆朗玛峰。彼时,校友邬宗岳作为中国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登山队成员,正在世界之巅忍受着极度寒冷和严重缺氧。他同校友罗士明一道,用随身携带的铁锤和铁钻采集了一批非常规则的岩矿标本。没有任何包装袋可用,他就脱下了自己的羊绒衣,仔细包裹这些珍贵的标本,将它们带下山,带回平原,捐给母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成理校园中的邬宗岳(1933—1975)烈士像(图源:成都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极地与大海,同样有心念母校的成理人的足迹。南极碧玉和蚀变英安质熔岩,由校友刘小汉,采集自1985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远征南极、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的伟大征程;形态各异的金属结核、锰结核标本,来自太平洋5000米之下的洋底,也见证了校友王一如、张潮生在我国第一次远征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进行科学考察时的意气风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1985年国庆日在南极长城站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的颜其德,同样是成理校友(图源:成都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前辈卓越,而后辈同样汹涌。

有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向大海进军——86级校友韩喜球是中国几十年来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性首席科学家,2011年中国经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获得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勘探权,韩喜球功不可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21年7月韩喜球在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大会上主持女科学家论坛(图源:成都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有人在创业的大潮中乘风破浪,超越周期——99级校友周源是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在激烈的互联网中闯出了一片天;今年3月,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结果出炉,成理师生孵化的《傲土调理剂》项目经过层层激烈角逐,为成理首获全国金奖,创造历史。

建校以来,成理为社会培养了包括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30万名优秀人才,他们走遍世界各地,踏遍地球的每个角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的中流砥柱——成理人,当之无愧!

地质学的刻度,往往以百万年计。

成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突破写在祖国大地上,将育人写在祖国大地上,其功绩,也必将同大地一道,镌刻百年万年,直至永远。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