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教的是四年级的英语,上第一节课之前,我是这么想的:
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这帮孩子再怎么说也有一年的基础了,我上课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多记单词,多记短语,学语言嘛,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还是藏语,无非就是多背、多写、多读,熟能生巧,积累了生词量,背熟了书上的句型,到时候我再给他们看一点英文的动画片刺激一下兴趣,慢慢也就把英语学起来了。
结果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现实就给了我一记闷棒。
我在教生词的时候,让他们先把单词的一个个字母挨着读一遍,然后再把单词读出来,然后再读出汉语的意思,比如“c-l-e-a-n,clean,清扫”,然后我发现,就这么几个简单的字母,有很多同学都是含含糊糊地混过去的。
我有点不相信,让他们分组读,果然发现情况不那么乐观。
我放下教材,让他们拿出练习本,把26个字母的大小写全部默写一遍。事情的结果果如我所料,25个孩子,只有五六个能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把字母写全,其余的同学要么写漏,要么db、pq、uv不分。
就是那五六个写全的同学,也不能准确地把字母写进相应的四线三格里。
02
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我在带着他们重新学字母表。
跟我小时候的情况一样,他们能够完整而准确地唱出字母歌,但是一旦脱离了旋律,就不知道字母的排序,也容易搞混很多字母的读音,更不要说拿着一个他们不熟悉的单词,让他们挨着读一遍字母了。
还有很多孩子,让他们照着抄书上的单词和句子,都要抄错,我是真分不清这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第一节课下了之后,我找到这个班的其他科任老师问情况,一个跟了这个班三年的老师跟我说,这个班的英语去年是大学生支教老师在上课。出于对孩子的新鲜感,以及跟孩子们打成一团的想法,对孩子们管得很松。
我问:“是不是没能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苦笑着摇摇头说:“岂止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根本没有养成学习习惯。不信你等会儿看,你能收上来多少本作业。”
果然,到了下午,班长把作业本放到我的办公桌上的时候,我一数,只有19本。我安慰自己说,25个人教了19本,也有76%的上交率,还算不错。结果打开本子一看,19个人里有近一半的孩子要么根本没做,要么只做了一点点。
符合要求的,并且规规矩矩地完成了的,只有那五六个人。
我脸有点发烫,我觉得那位老师说到“支教老师”的那句话,深深敲打了我。我决定接下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让他们从交作业开始。
直到国庆前的最后一节课,哪怕是在开家长会的情况下,哪怕是我一直要求他们“不交作业的就让家长陪着一起做,做完了再回家”,也依然只交上来了24本。
我把这件事发了个朋友圈,有人回复我说,我就是他当年最讨厌的那种老师。
我苦笑,不知道回复什么好,说什么都不合适。
03
因为我造型相对不那么和善,身材也不算瘦小,所以课堂纪律我还是能搞定,孩子们至少在表面上是能够专心听讲、认真练习,甚至还能踊跃举手回答我的提问。
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太差。
最开始让他们抄写书上的句子的时候,所有的单词连成一片,根本看不清他们写的什么。我怎么说都没用,后来逼着我在黑板上写了“木树”两个汉字,苦口婆心给他们讲单词和单词之间的距离有多重要,他们才算明白过来,知道单词之间要留空。
书写是一方面,朗读才是真的要了我的老命。
我给他们讲到“near”这个单词的时候,不管我怎么示范朗读“尼尔”,总有一部分同学要读成“米尔”,他们分不清“n”和“m”。
我有点懵,觉得如果给他们讲音标的话,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于是就决定把语文课的知识灌输进去,我跟他们说,英语里的n和汉语拼音里的n读音差不多的,你们拼“n-i-ni-尼尔”,就能把这个单词的读音学会了。
他们拼了半天,依然读成“米尔”,看来汉语拼音他们也不咋过关。
我怒了,制止了他们的米来米去,我决定用藏语来教学。
我使劲敲了敲黑板,问他们:“藏语的二怎么说?”
他们一起回答:“ni!”
我说:“把这个二给我读五遍,然后再把near这个单词给我读出来!”
这几个孩子大声读着:“ni ni ni ni ni,米尔。”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无奈地看向窗外的喜马拉雅山余脉,是什么让一个汉族老师,用藏语给孩子们讲英文,还讲不通呢?
04
让人欣慰的是,班上有五六个孩子对于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兴趣是很端正浓厚的,他们的作业从第一次的鬼画桃符,慢慢地变成按照书写规范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写得很清楚,回答课堂提问的时候也很积极,哪怕是答错了,我也能感觉得到,他们不是故意捣乱,是正儿八经想学好,只不过暂时没学会而已。
开家长会那天,我在教室里布置完了作业,要求家长们督促孩子完成之后,站到教室的角上,等其他老师继续发言。
一个女孩子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你能不能给我爸爸说,我的英语很好?”
眼神里充满了渴望、祈求、不安,以及一种不易让人察觉的兴奋。
这个孩子就是我先前说的态度和兴趣都很好的五六个之一,但要说她的英语很好,确实有点过了,很多三年级的单词都忘了,四年级新学的单词也只能记得一些,但是她的态度真的很好,每次作业都端端正正地完成,我甚至偶尔还能在可见听见她一个人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我看着她的眼睛,犹豫了可能五秒钟,点点头,从教室后面绕过去,拉着她爸爸的胳膊,把他叫到了走廊里。
她爸爸是一个跟我身材差不多的藏族汉子,非常紧张地跟着我,不知道我要说什么。我把头靠近他耳边,怕他听汉语有些吃力,尽量慢而清楚地说:“你女儿的英语基础不错,自己也很想学好英语,学习成绩挺好的,她要是努力学习一定能够考上一个好学校。你在家里要多监督她完成作业,多背多写,千万不要把这个好苗子耽误了。”
她爸爸看着我的眼睛,忙不迭地点头,说:“好的好的,一定一定,谢谢老师。”
我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
家长会结束以后,我在学生食堂门口看着散会的学生们来排队用餐,远远看见这个孩子跟她爸爸一起从教学楼里出来,她粘在爸爸身边,父女二人脸上都是特别真诚的笑容。
05
我答应她这个请求的时候,想起了我十年前在这里教过的那一批孩子。全班一共15个孩子,如果我没统计错的话,只有2个孩子上了大学。
我知道挺多朋友对于“上大学”这么一个目标有点嗤之以鼻,理由无非是“上了大学也没啥前途”“不上大学也不一定没前途”,但是一个小学老师,对于自己教的孩子能上大学,是有一种执念的。
哪怕是我这种编外的老师,也有执念。
我也知道上大学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但是我想的是,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让他们有选择的机会——也就是说,等到八年之后,他们可以主动选择自己要不要上大学,而不是让大学来选择,要不要他们。
这很重要,对他们很重要,对老师也很重要。
那两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她们在我上课的时候,就流露出来了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认真背课文,认真做作业,不懂的还要拿到办公室来问。
我在现在这一批孩子里,也看到了四五个这样的人,其中就包括那个给我提出要求的女孩子。
我无法拒绝。
我不知道她父亲对于她读书有什么计划和目标,我也不知道她让我去给她父亲说她英语很好是为了要表扬还是什么其他目的,但是我权衡了一下,她是想学、能学英语的,我去说这一番话,终归是利大于弊的。
她还小,远远不知道她提出了这个请求之后,我心里转了这么多圈。但是我希望,她今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兑现自己的话:“我的英语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