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成年人看了都沉默丨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国祥

近日,一名华南师大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将一份印有“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的文件照片发到网上,并感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小学生都这么难了吗,感觉家长的压力也大。”相关内容引发关注。

“太卷了。”“好吓人。”“很多大人都做不到。”反响强烈的家长居多。而“这一届”小学生的家长,大都是接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年轻父母。既然他们都感到懵圈,不妨先看看“八个技能”难在哪里?

八个技能主要是:1.娴熟掌握包括游泳在内的两项运动。2.小学阶段完成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约200本课外读物;3.掌握演奏一种以上乐器的技能;4.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5.能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和学会书写毛笔字;6.能独立做一桌家常饭菜;7.在毕业前能参与完成一项实验,并写出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8.能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照说,所涉内容很有“素质教育”范,且没有空洞的“德”的要求。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知识与活动中去,家长为何多持否定态度呢?

一是标准太高:最让家长头疼的无疑是“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和海量阅读等;二是要求太严:这七个技能不是“提倡”,不是“努力方向”,是学生“必须掌握”;三是绸缪太远:“形成终身锻练习惯”“形成终身阅读习惯”“形成欣赏高尚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关于家务、实验和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几乎都超出了我们对小学生阶段的通常预期。

校方表示,必须掌握八个技能的要求属实。看来,这虽不是培养传统意义的“学霸”,却是在塑造“全能型小超人”;不是让个别和少数冒尖,而是量产。

对此不妨“三问”:是不是没有掌握这八个技能就不能从这里毕业?这是否符合全国统一颁布的小学教学大纲要求?既然是学校的办学要求,那是不是所有的或者说多数老师,在这八个方面都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如果不是,那就不应该如此统一要求学生。如果以所谓家校结合相要挟,就是给家长甩包袱出难题,结果很可能是华而不实,弄虚作假,拔苗助长。

小学主要是发育身体、成长心智阶段,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重在打基础、学常识,养成当下良好习惯,学会和适应集体生活。学校制定教育标准,应遵循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不宜一味追求“高大上”。比如,虽然有体育运动和艺术熏陶的具体指标,却只字没有身心健康、人格培养的要求。而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几乎是当前中小学校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

如果“应试教育”是摧残学生的教育,那么,对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实行“应试”要求,它同样会摧残学生,影响成长。这样的道理,现在的家长都懂,其实老师何尝不懂。

那为什么学校要用“必须掌握八个技能”来强学生和家长所难呢?往深处说,学校还是在强化今后升学冲“名校”的教育惯性,并暗合了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心理。还值得注意的是,办学人不要假“学校特色”之名,而图“教育政绩”之实,在新的办学生态中找存在感。国家强力对中小学生“双减”,目的是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学生,不是为了给学校另有所图腾空间。好的小学教育应该是让小学生成长在当下,而不是难以把握的无限未来。

【来源:九派新闻】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