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名“熊孩子”豪掷7万余元打赏主播,幸好钱全部追回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通讯员 符栩潇

为打赏主播,杭州临安一名“熊孩子”竟花光奶奶银行卡里7万余元“养老钱”,幸好钱全部追回。

事情还要回溯到前不久,家住临安於潜的沈奶奶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余额竟然“不翼而飞”。着急的沈奶奶赶紧查看手机消费记录,发现自己有多笔某直播平台的充值记录。

沈奶奶回想,自己并没有登陆过直播平台,而此前她的手机一直是12岁的孙子在玩。这才得知,银行卡里的余额是被孙子全部充值到某游戏直播平台,给主播刷礼物打赏。沈奶奶一下慌了神,连忙到於潜派出所报警求助。

接警后,民警王璐瑶一边安抚沈奶奶,告诉她未成年人实施的充值、打赏等付款行为,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是可以向平台申请退款的;一边仔细查阅了直播平台的消费账单,发现一个月内有36笔给主播打赏的转账记录,累计达75500余元。

于是民警第一时间联系直播平台客服,告知其充值打赏系未成年人所为,积极沟通退款事宜。经过多番沟通协调,并提交相关凭证资料,次日,该平台将“熊孩子”打赏给主播的75500余元钱全部退回。

“谢谢你们帮我把钱追回来,保住了我的养老钱!真的谢谢你们!”收到钱到账的短信,沈奶奶激动地打电话向民警表示感谢。

警方提醒:短视频快速发展引发了青少年不同程度的沉迷问题,“熊孩子”偷偷花钱打赏主播的事情时有发生,广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教育监督和引导,同时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避免因“误”打赏等行为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潮新闻+】

1、“熊孩子”自主打赏有效吗?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也就是说,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子女打赏主播的行为,如果没有经过父母事前的同意或者事后的认可,那么父母完全可以依照上述民法典的规定,要求直播平台公司返还。

2、“熊孩子”打赏主播,钱怎么追回?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监护人是可以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款项的。建议家长先收集证据证明其本人非打赏用户以及非本人充值,可以先跟直播平台协商返还,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主张返还,但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比如交易明细、聊天记录等,为追回钱款提供有力证据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