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名校拒绝录取的“编程天才”,揭开美本录取的丑陋一角

最近,北美华人家长的微信群、朋友圈、各大论坛都被一名18岁的男孩刷屏了。

男孩名叫Stanley Zhong,毕业于全美知名的公立高中,拥有天花板级别的学业成绩,从小自学计算机编程,屡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

然而,这样一位成绩优异的“六边形战士”,却在申请顶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时,接连被16所学校拒绝。

一方面,申请国际名校的热门专业,竞争的确十分激烈,什么意外情况都可能会发生。

另一方面,只有10%的学校发出offer,录取率之低可见一斑。而名校在招生的时候,不会给出拒录的理由,因此男孩被拒的原因就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

在大学录取季结束后,谷歌公司向他发出了全职工程师入职邀请,这也将名校录取的争议推向了顶峰。

人们渐渐发现,应该被质疑的或许不是男孩的成绩,而是名校模棱两可的录取标准。

01

谷歌VS名校,谁的标准更具说服力

Stanley Zhong是一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SAT满分1600,他考了1590分,毕业于硅谷中心的冈恩高中,加权 GPA达到4.42分。 

爸爸讲述,他11岁就自学写出了能够在公司推广运行的代码,多次获得Google、MIT等国际顶级编程赛事大奖。

疫情期间,为了创造更加便利的线上办公环境,他创办了电子签名公司RabbitSign。

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写代码的目的就是赚钱,他却说:“危难时刻,不是应该给大家帮帮忙吗?怎么好意思收钱呢?”于是,他设计出了一款便捷的签名软件,供消费者免费使用。

然而,出类拔萃的成绩、光鲜亮丽的履历和默默奉献的精神都没有照亮他的大学申请之路,他接连被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16所名校拒收,只有两所学校向他发来录取信。

面对这样的录取结果,Stanley说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但也有难免些不解:“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的竞争很激烈,但我以为自己有机会进入一些公立院校。”

比如说,向Stanley发送拒信的加州理工学院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分校,成功录取的工程专业学生 GPA 中位数为 4.13-4.25,远低于他的成绩。

这也成为了Stanley和父亲质疑的焦点:优先录取成绩更差的学生,遵循了怎样的标准和过程?能否说明拒绝录取的原因?录取过程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事情到这里告一段落,Stanley可能会自认倒霉,去一所稍逊的学校继续深造,但天才的人生注定不会甘于平凡。

经过严格的面试和考核,谷歌公司向他发出了L4级别的全职工程师入职邀请。通常情况下,只有博士毕业生,或是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能够达到这一标准。

在实操过程中,他写出的代码,从实效性、安全性等角度来说,都要优于一个几十人的工程师团队。

知名互联网公司抢着要的高中生,却连上大学的资格都没有。这样的大学录取标准,会不会有点太随意了?

02

美本录取的丑闻遮不住

这几年,亚裔学生在大学申请过程中遭到歧视的例子屡见不鲜。

在许多招生老师看来,亚裔学生都是死读书的“学习机器”,在活动经历方面存在缺失,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亚裔学生Jon Wang高中平均分达到4.65,排名班级第二,SAT成绩接近满分,却接连收到了6封名校拒信,只能就读于排名50左右的佐治亚理工学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拥有类似经历的学生和家长成立了“学生公平录取组织”,把哈佛等大学告上法庭,认为应该取消美国大学招生的“平权法案”。

这一法案最初的实施,是为了保证非裔等少数族裔也能有一定比例的人进入大学,从而减少大学录取过程中的种族歧视。

然而,政策却对亚裔学生造成了反向歧视。尽管他们的学业表现远高于西裔和非裔学生,却被挤占了入学名额。

统计表明,亚裔学生的SAT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拉丁裔高270分、比黑人高450分,才有可能被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去比较和录取。

美国一家专门辅导考试申请的公司“普林斯顿评论”认为,亚裔美国人申请顶尖大学存在“明显劣势”,建议亚裔学生不要在申请中放入自己的照片,也不要提到亚洲文化相关的话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说这种招生政策中的“恶”,只是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博弈,那么招生舞弊中的“恶”,则是一种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2019 年,美国史上最大的高校招生舞弊案被曝光,案件主犯辛格表面上经营一家基金会,实则在收取贿赂款后,通过伪造体育特长等手段,将学生送进名校。

涉案高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鼎鼎有名的一流学府,也有政商各界名流,让人们看到那些所谓的精英是如何进入顶尖大学的。

在这种“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情况下,亚裔学生想要进入名校,难度可想而知。

03

美本申请的水太深,如何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尚在国内就读中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被顶尖大学录取的概率,可能比美国亚裔学生还要低。

他们不仅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打破欧美国家对亚裔学生的刻板印象,更需要克服不同国家教育体系之间的壁垒,让招生老师透过有色眼镜,也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当然,就算申请路上有千难万险,不少家长还是把爬藤作为鸡娃路上的终极目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美本申请过程中,最重要也是相对容易掌控的是,孩子的标化成绩、综合素质和专业经历。

只有扎实的学业成绩,以及丰富的活动经历,才是申请学校的根基。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尽可能融入欧美教育体系,提前规划孩子的学业,比如在高中时期就送孩子出国留学。

在专业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还要了解各个专业的录取情况。比如说,一些在就业机会上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可能会倾向于优先录取白人。

最后,父母和孩子都要做好面对复杂情况的准备。

国际关系、文化差异不是个体能够改变的,在竞争环境持续恶化的当下,唯有调整预期、放平心态,多手准备,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才能给孩子的未来多上一道保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多年以来,中国留学生和美国亚裔学生在大学录取中的处境,不仅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反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学术科研环境的差距其实在逐渐缩小。

因此,出国留学已经不是唯一优势的选择。

如果一定要让孩子走上国际化教育之路,不是为了被录取而准备,而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准备,即使收到一封封拒绝信,或许也能够聊以安慰。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