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这种内卷时代,人才成为“香饽饽”,各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学历,普遍认为,学历越高的人其学习力比较强,其接触的东西也更多,能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
而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第一学历”,指的是人们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的第一个学历文凭,通常是本科文凭。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了一种基于第一学历的歧视现象。
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研究生或以上学历,还要求其第一学历必须是985或211等名校毕业。这样的做法,无疑对那些本科毕业于普通院校、后来考取研究生或博士的人造成了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第一学历成了“污点”。
简历上的“学历”一栏,越是985/211高校出来的,越是惹眼,填上自己的最高学历,是表现自己的第一个步骤。那么有人会问了:如果是专科毕业生,自考本科,那最高学历是什么?如果大学期间辅修了另一门专业,那第一学历又是什么?在这里,就需要了解四个概念:第一学历、第二学历、最高学历、双学位。
第一学历
“第一学历”者,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称之为第一学历。
简单来说,统招全日制出来获得的全日制学历,是第一学历(如参加高考、统招专升本、高职扩招专项、福建二元制等获得的学历)。
第二学历
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其它继续教育形式则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负责,颁发的学历则称为第二学历,第二学历指的是这种非脱产学习形式获取的学历。
获得的非全日制学历(成考、自考、网教、国开等)属于第二学历。
最高学历
最高学历是一个人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最后也即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注意,最高学历是不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
双学位
广义上是指第二学士学位、与境内外其他大学合作开展的“双学位“项目、辅修学士学位(辅修专业学位)、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在《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颁布前,通常语境中指辅修专业学位。
双学位特指在本科学习期间,在校生进行本专业的同时,选择报读了另一学科专业的课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辅修。当满足通过所有科目考试,修满专业所需学分、完成答辩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两个学位证书(如果没有进行答辩等环节,辅修结束后只会获得“双修”而不是“双学士”)。
双学位是全日制文凭,属于第一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