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女儿是个“笨小孩”,我和先生做了3个决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大J小D(ID: jiayoubaobao2015)

文丨大J    编丨May

前段时间看《学爸》,其中有一个片段是黄渤辅导孩子作业而崩溃,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哈哈大笑地看着,看着看着,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心酸,感觉深深被戳到了。

辅导孩子写作业而生气上火甚至崩溃,我是深有体会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家就上演过一模一样的戏码,看似简单的分水果,小D就是整不明白。

一直以来我分享小D学习的故事,我都说,她是个“慢”孩子,其实我和小D爸爸都清楚,她是个“笨”小孩。

而这个一字之差,也是我和先生的修行,我们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才转变了这个评价模式。

那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孩子写作业磨蹭、习惯不好这些怎么办?,而是,如果我真的养了一个“慢”孩子,看上去怎么教都教不会,怎么办?

我们的故事

虽然说,我和小D爸爸都是二本毕业的,读书时候也不算是学霸,但自认学习能力还不错,混个中等偏上水平,还是游刃有余的。

一直以来,我们俩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和重点都会不断拉齐,达成一致。我们也都压根不要求小D非要怎样怎样,得什么奖,拿什么名次。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希望小D学会学习,喜欢学习。

这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着,直到第一次辅导小D数学作业......

先是我出马的,我拿着练习册的题目读给她听(具体题目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也是分水果一类的),结果小D一脸无辜看着我,眨巴眨巴眼睛后,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现在回想,当时下意识还是有点急了,觉得不能吧,这些以前数学启蒙玩教具里面就有啊,稍微举一反三一下就可以了。

而小D又是个对于情绪感知非常敏锐的孩子,就有点不开心了,对我接下来的启发式提问完全心不在焉了,这个一下子就触发了我的情绪点,我对于态度不端正的行为完全无法接受。

于是,我把“这么简单的题目她竟然做不会”和“是因为她的态度有问题”挂钩了,火就蹭地起来了。

好在,这些年,我最大的长进就是,觉察能力好了不少,于是立马暂停,请求外援,和小D说,妈妈不陪你做作业了,让你爸爸来。

小D爸爸接手的时候还忍不住“嘲笑”我,你看,你自己数学渣就是辅导不了,我来呗~

结果,不到15分钟,他也崩溃了,嗓门变大了,Dorothy,你认真听我说,你有没有认真听我说?!

最终,小D非常委屈地哭了,一个劲地说,你们都吼我,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我心情太糟糕了。

我们俩呢,这时候其实已经调整好了情绪。

再看她那个反应,又心疼又好笑,纷纷下场安抚,告诉她,这个和之前学习任何技能是一样的,就是要多练习,咱们只是暂时不会,爸爸妈妈刚刚脾气急了,是不对的。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头就奠定了接下来的走势。可千万别觉得,后面我和小D爸爸都更加耐心了。真相是,我们仍然好多次“怒其不争”,绷不住啊‍♀️

我们的复盘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后,有一天晚上,我和小D爸爸进行了讨论:

我们女儿这样的写作业情况,我再辅导几次,得老10岁啊

我再辅导几次,直接高血压、脑梗吧

(看到我们俩不同的关注点了吧,哈哈)

打趣归打趣,我们都深刻认识到一点:咱们女儿是个慢孩子,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面临的选择就是:

1、继续着急上火,也许也帮不了她,但亲子关系和父母身体健康肯定受影响;

2、退一步想想,找到一个更加平和并且可持续的方法。

两个选项放在面前时,我们都很清楚怎么选的,既然这一点我们很快达成一致了,那接下来我们两个人就开始共同想解决方法。

之前和大家提过,我和小D爸爸都是外企高管,最擅长的一个技能就是解决问题,接下来就和大家演示一下,管理技巧在家庭的实践运用(哈哈哈哈,别怕,开玩笑的~)。

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直面的是,做不到的阻碍因素是什么?换句话说,是什么导致,我和小D爸爸道理都懂,但遇到事情还是发火崩溃?

这是第一次,我们俩共同直面了一个问题,我们生了一个“笨”小孩。其实日常这样开玩笑打趣孩子的情况大家都会有,但真的很认真地承认这个事实,对于父母来说并不容易。

而当我们直面后,突然我们俩都放松了,对啊,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不是牛娃,不是天赋很高很有灵气的孩子,这是事实。但这就是我们的孩子,这也是事实。

我觉得,我们家庭氛围的转变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所有父母的愤怒,说白了就是无力感,是对于孩子的现实和自己的期望产生的巨大落差无法接受。

而那一刻,我们接受了(虽然总有一点瞬间表示不甘心),但也就意味着我们都调整预期了。

“笨”孩子的育儿重点

预期调整后,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重新定义育儿重点,“以终为始”的问题拆解能力就是我擅长的。

我主动抛出了一个话题,那么面对咱们这样的孩子,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也许就是常态,咱们的养育重点是什么呢?

这里说实话,小D爸爸也插不上多少嘴,我就先抛砖引玉了,提出了下面3大条。

01

多教学习策略

越是慢的孩子,越是要在开始学习的阶段多教学习策略,让她能学会学习。

咱们达成了一致,接下来辅导作业,不目标导向,而是过程导向,即使这样完不成作业,但是吃透一道题是一道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小D掌握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

然后在实践初期,彼此互相支持,尽量确保“心平气和”。

很有意思,就是当我们接受小D就是慢的,我们辅导作业真的就没那么心急了,而是真的抱着“她需要我们的帮助”的心态。

在这个心态下,我们也发现了,小D是视觉型学习者,之前光是“巴拉巴拉”对她讲,她容易懵,而和她边讲边写写画画,她就能很好地跟上了。而这些方法,小D现在也能自己运用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朋友肯定会问,普通父母哪里会有什么学习策略啊,怎么办?的确我们没有,但我们可以求助外援的啊。

这一两年,我苦口婆心推荐过很多东西都是在帮助我们建立学习策略。比如:

天天练里面的数学思维(当年的学霸帮我们讲解数学的解题思路)

海豚传媒的立体思维进阶玩教具(很直观地展示立体几何添加辅助线的思路)

亲近母语伴读营,我把好多语文老师请过来陪着大家一起精读书(了解精读策略)

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我说句掏心窝的,基础教育这件事,80%以上的孩子都是需要夯实基础(而不是博加分题),而且在夯实基础的时候学会“怎么学习“和”解题思路“。

02

保持心理优势

面对成绩的落后,我是不怕的,我最怕的是,心理落后,就此认定我就那样了,我怎么也不可能提高了。

打造“成长型思维”的话题再次在我家提升到了一定高度,我和小D爸爸都会有意识地分享自己努力的过程,怎么看待失败的心态。

比如我们家都会说,这是“暂时”落后,而不是“落后”,因为“落后”是可以追赶上的,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

我们还会庆祝失败,因为我们觉得,只有勇敢的人,不断尝试的人,才会有失败。

我们也会强调,评价一个人是多元的,并不只有成绩好这个标准,性格、品质、其他的兴趣爱好,都是值得我们去看到的。

而这些话语,不仅仅影响着小D,对于我和小D爸爸来说,也是很治愈的,不断提醒我们,培养“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让我们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面对外界环境的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不压垮孩子的学习动力

坚决不给小D额外的作业负担,这是我们提出的第三条。

我这点想得很明白,一个孩子本来学得就慢,这时候还拼命加码,让她觉得很苦,而且这种“苦兮兮”的日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没有尽头。不出意外,这个慢孩子到了三年级就会躺平,直接变成“学渣”。

所以我家的原则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但是每次作业完成后,我们都会有个反馈机制。

小D今天完成作业的感受如何?

对于爸爸妈妈陪伴写作业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爸爸妈妈对于小D写作业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我们互相还有什么期待?

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尽量做小D的“外部调节器”,她飘了,我们指出更高一级的努力目标;她沮丧了,我们让她看到进步的过程。

而且她也是可以来评价我们的,我和小D爸爸也经常会受到批评,我们也会反思

我始终觉得,学习是终身的,哪怕起点不高,天赋不好的选手,只要肯学、爱学,最终也可以有个很好的“追赶曲线”。

写在最后

这个就是我们家这些年辅导作业的心路历程了,当然,你们别看我写的云淡风轻的,这当中的艰辛挺多的。

我也知道,每次这样写完,总会有人说,你们夫妻俩在家说话也好有逻辑啊,缺乏人味。又或者说,还是爸爸给力可以帮忙,我家那个不行。

我自己觉得,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模式,但大家核心思想一定要把握住,就是真正找到什么是对孩子好,对自己好的方式。

在家说话可以不讲逻辑,但也要把问题定义清楚,也要解决到位(而我承认,我们俩似乎只能运用理性脑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如果爸爸给予不了支持,那么育儿这件事就是要么出钱要么出力,看看能否用钱来帮助自己找到支持系统,而不是陷入在“别人家的爸爸”的内耗里。

如果此刻你情绪很差,身体不好,工作也不顺,那么孩子可以先不管,咱们不是救世主,也没有谁离开咱们就不行的,先顾好自己最关键。

分享这篇,并不是非要和我们家的模式一样,而是真心想告诉你们,你我都一样。

而我只不过有一点做得更好,我永远可以在有限条件下,找到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的解题思路。

最后,跟你们分享一首,我非常喜欢的诗:它在很多次情绪崩溃、绝望、失控的时候,安抚了我。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了,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

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

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

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

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

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么亮丽!

咦?

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教育孩子,

就像牵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间中向我们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

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

在俗世的回响

愿我们都能陪着一只蜗牛慢慢散步

我忽然想起来了,

莫非我错了?

原来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