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吕高见
近日,有市民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反映,他花费4万多元报名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教育”)面试协议班,在面试未通过后,对方承诺30至45个工作日退费,可如今却出现“退费难”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退费难并非个例。仅在郑州,就有多名学员面临此遭遇。事发后,中公教育要求学员签订分期退费协议。但至今已超过几个月时间,大家仍未拿到应得的退费。
多名学员遭遇退费难
去年7月,朱先生报名参加了中公教育公务员面试协议班,一次性缴费49800元,并在中公教育郑州分公司现场签订了协议签署确认书。后来,他并未通过面试而“名落孙山”。
“当时对方承诺面试不过,全额退费。”朱先生说,退费时间不超过45天。可是,如今中公教育一拖再拖,且分10期退费,目前他只收到对方打款4期,每期4980元,还剩下6期未退,在承诺的时间内却迟迟未到账,这下他慌了。
再翻看当时签订的协议才发现,其中一条称“如有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双方一致同意第二种方式,依法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
朱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签订协议时没仔细看就签字了,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一个坑。如果通过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成本高不划算。
考试未成功“上岸”,还陷入与教育机构的纠纷中,与朱先生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很多人。此后,他们向多个部门反映未果。
朱先生和中公教育签订的协议显示,如乙方(朱先生)资格复审未通过或面试未通过,中公教育向乙方退还培训费用49800元。中公教育在收到乙方提交的完整退费手续材料,经核实材料真实、符合退费条件后30至45个工作日内,中公教育将退费金额支付至乙方提供的银行账户。
记者调查发现,这不是中公教育首次被曝“退费难”。去年3月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就指出中公教育存在“拖延退款”的问题。
正在陆续补发退费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后续又该如何解决?
朱先生向记者提供的和中公教育工作人员聊天截图显示,对方称今年受大环境影响,公司现在资金非常紧张,针对学员退费超期情况,公司在经历过很大努力后,决定进行分期付款。如果不接受此方案的话,走司法程序进行起诉。
10月25日上午,记者跟随朱先生一起来到了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30号附近的中公教育郑州分公司。
该公司正常营业,一层前台坐着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咨询的学员。
针对朱先生情况,在二层值班的中公教育郑州分公司工作人员说,11月底之前会给他补发一期,后面的能否准时打款不能保证。
他们是直营店,所有的账都是学员把钱打到北京市中公教育总部账户。她建议拨打北京教委电话或者12345热线。也可联系中公教育报班老师签订分期补充协议,然后进行起诉。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相关执法部门到达现场。
对此,中公教育郑州分公司负责人杨先生受访时称,从公司角度说,正在逐步解决,11月中旬会陆续补发退费。
“三个月内补完,如果补不完,可走法律途径。”对于朱先生退费一事,杨先生现场做出承诺。涉及学员退费事宜,从10月份开始,整个郑州有3000多人。
现场执法人员表示,假如退费不成,建议学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采访期间,记者还见到了其他要求中公教育退费的学员。
退费难并非个例
据了解,中公教育创建于1999年,是国内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主营业务为公务员考试培训,目前在全国319个地市开设了上千家直营分校和旗舰学习中心。该机构此前推出公务员、事业编、研究生等考试培训“不过包退”的报班形式,受到了不少考生的追捧。
记者调查发现,退费难并非个例,不仅在郑州,其他地方也有发生,比如安徽、兰州、长春、济南等地,同样出现中公教育学员退费难现象。
中公教育公告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协议班的报名人数呈现下滑态势,但退费率逐渐攀升,分别为44.14%、46.54%、68.46%。自2021年以来,中公教育的退费率显著提高。
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中公教育遭到不少学员投诉,学员来自多个省份,投诉内容多数涉及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延期退费问题。
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他们接到过不少关于中公教育的投诉,会记录相关情况由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学员可通过法律诉讼维权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储朝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公教育推行“不过包退”存在逻辑漏洞,具有不可持续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导致中公教育出现资金链断裂、陷入危机的重要原因。
从协议约定的“全额退费”到如今单方面宣布“分期退费”,分期退费又延期,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过期不退费面临怎么样的法律风险呢?学员又该如何维权?
河南英泰律师事务所赵钰涛律师在受访时称,按照该教育机构与学员之间签订的协议,双方明确约定了“全额退费”,这个退费的期限应当是其承诺的30个至45个工作日内,因此该教育机构就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及时、足额地向达到退费条件的学员退还学费,而并非分期退还。
“这样做不仅违背了法律规定,也对自己多年积累的企业品牌、商誉、口碑构成了重大不良形象。”赵律师表示,学员如果和该教育机构协商未果,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同时对该教育机构进行诉讼财产保全,防止诉讼期间资产转移,最大程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赵梓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