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体育训练不能偏离“跑道”丨九派时评

文/戴先任

今年10月中下旬,北京各区中小学陆续开展四、六、八年级的体质健康测试统测,很多家长也忙于带孩子参加校外体育训练。在此过程中,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教练专业水准差”“训练场所随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图源:法治日报

以前,家长或许更喜欢把孩子送进奥数培训班、游学夏令营等,但现在,家长们也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比如体育被纳入中考,还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体育培训变得十分火爆,体育培训行业也得以迅猛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预计将超1300亿元。

但揆诸现实,越迅猛发展的新兴行业,也越容易带来野蛮发展。这是因为对于新兴行业,监管往往容易滞后,而新兴行业本身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摸着石头过河”,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也需要逐步完善。

具体到新兴体育培训行业,也是乱象丛生,比如师资队伍鱼龙混杂,比如有教练培训一周即上岗,还有一些教练自身都缺乏经验和系统训练,如何给学生科学的指导?还有培训机构在公园小区水泥地授课等等,没能接受专业指导的学生因此受伤的事件也是屡屡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参加培训班的孩子不仅难以从中提高身体素质,反倒带来了较大的安全与健康风险。而一旦发生学生受伤事故,学生方面还会面临维权难的问题。

体育培训行业迅猛发展,也是体育应试化“助推”的结果。如一些体育培训班甚至打出了“短期内保证拿到满分”的广告来迎合需求。体育培训班某种程度上就像其他“应试教育”的培训班一样,都是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

校外体育训练不能“不讲武德”,体育培训行业不能“野火”和“虚火”上身,不能偏离了健康发展正轨。面对呈野蛮生长之势的体育培训行业,需要多措并举予以引导与规范。

一方面监管不能滞后,要能加强监管力度,校外体育训练在机构准入、教练资质等方面,要能加强规范管理。

另一方面,重视体育教育,也要避免变成了“唯分数论”,不仅要增加体育考试成绩的权重,更要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爱上体育运动。对此,就要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避免体育教育功利化倾向,让体育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校外体育训练不能偏离“跑道”,而要回到正轨,也要回归育人初心。通过形成各方合力,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才能推动校外体育训练规范发展,更好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来源:九派新闻】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