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是用来干嘛的?这本来就是属于学生在学校期间非常宝贵的用于调整放松的休息时间。在这十分钟时间里,学生可以用之上厕所,也可以用这十分钟放松身心,做到劳逸结合,让绷紧的学习之弦稍稍放松。
但是,据我了解,不少学校的老师却用这短短的十分钟时间拖堂、让学生完成练习题,用书山题海、满堂灌的教学套路填充学生这宝贵的十分钟时间。作为一线老师,我想呼吁同行的朋友:请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别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枷锁,别让学生一提起某个科目的学习就无奈叹气,最终导致偏科现象的发生。
和我们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在学习压力方面要大上很多:小学阶段就开始开启了多个科目齐抓共管的模式,五成左右的普高录取率让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如果我们把学生仅剩下的课间十分钟再剥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剩下多少?课间十分钟如果成为学生额外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学习上只会倍感疲倦,学习倦怠感自然会拾级而上。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清理生理“内存”的宝贵时间,而不应该成为学生生理上的负担、思想上的枷锁、兴趣上的桎梏、学习动力上的绊脚石。课间十分钟学生需要身心上的放松。我们必须清楚,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做到劳逸结合,他(她)才能在下一节课听课的时候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后续的时间里对学习依然充满热情。
如果课间十分钟被老师剥夺,一方面,学生学习上的“弦”会越绷越紧,这根弦会不会因此戛然而断,谁都无法预料;另一方面,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无法去厕所解决生理问题,长时间下去,学生的泌尿系统会不会出现问题,谁都无法保证。
一节课在40分钟(初中45分钟)之内无法上完,老师在正常情况下只要还能活到下一节课,那么剩余还没上完的内容留到下一节课去上,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吧?有些学校的老师并没有拖堂的习惯,但学校高层在上课铃声设置方面却让不少学生不寒而栗:上课时间提前了3到4分钟,上一节下课时间又缩短了3到4分钟分钟,“课间十分钟”在“打折”之后再次“打折”,比双十一期间那些没人要的商品疯狂搞促销还要疯狂!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刚走出教室不久,他们的脚还没迈入厕所的那一刻,上课铃声就响了,结果他们只能悻悻小跑着回教室......这种离谱到极点的骚操作,只是为了压榨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是为了让学校的老师“无须扬鞭自奋蹄”。但是,把资本家的那一套用在学校的管理上,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时间之外,一天当中又有至少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如果学生在学校这么久的时间里都没时间上厕所,学生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留下多少?学生的学习潜力还能剩下多少?
一些学校已经走形变味的课后延时服务足以让学生不堪重负,如果再加上那种极度浓缩的“课间十分钟”让学生对一些学科的学习望而生畏,学校教育的魅力必定会荡然无存。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符合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更是让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刚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