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五季》中,有一位实习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就是黄凯,今年28岁,目前在清华大学就读法律硕士二年级。
之所以28岁才读研究生,是因为他考研考了5次,才来到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对于普通人来说,考研二战都需要极大的勇气,更何况他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坚持了足足5年,还成功考上了国内最顶尖的学府,更是令人敬佩。
黄凯的身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他的温柔、乐观和坚韧不拔,都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01
踏过悲伤的河流,把温柔当铠甲
黄凯第一次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考了5次研才考进清华。观察室里的陈铭马上接话:“他的父母一定很支持他。只有父母持续地供养,才可以让他坚持这么久。”
然而,听到黄凯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家才发现,黄凯前27岁的人生,几乎是现实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而他一路走来,他所能够依靠的,也只有他自己而已。
黄凯一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爸爸妈妈都觉得他是个累赘,不愿意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黄凯被迫成为了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
后来,黄凯的父母分别组建了新的家庭,更加不愿意承认他的存在。
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一直到去年才加上妈妈的微信,本来以为妈妈至少会关心他过得怎么样,没想到,妈妈只希望他不要打扰到自己的生活。
到了爸爸那边,尽管他偶尔可以见到爸爸,但是相处的过程却格外残忍。
有段时间放暑假,爸爸让他去县城家里照看同父异母的弟弟,有时候遇到家里来客人,问起黄凯的情况,爸爸都会对外人说:“这是同村的一个孩子,暑假来帮帮忙。”
除了不愿意承认他的父母,他成长的环境也并不乐观。在他们村里,同龄的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会出去打工,根本不会有人会考大学,他也是村子里唯一一个考出来的大学生。
周围的亲戚朋友不明白什么是大学和专业,也不会从他的兴趣出发帮他规划方向,只会从自己有限的经验出发,对他指指点点,让他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医学专业。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黄凯却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无论是他学习、考研的奋斗经历,还是他在节目里说话、做事的方式,都显得积极又乐观,礼貌而温柔。
他可以平静地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苦难,付之温柔一笑,无惧汹涌波涛。
02
人生中走过的路,每一步都作数
其实,如今的互联网,对大龄考研生的态度并不算宽容。
许多网友嘲讽三战、四战的人,觉得他们啃老、摆烂,不愿意面对现实,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但是面对黄凯,大家的眼里只有怜惜和欣赏。
一方面,是因为黄凯所拥有的是一个正向的结果,让他的过往都变成励志的故事。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思考和表达,都显示出超乎同龄人的清醒认知,足以粉碎一切质疑的声音。
他说:“人生其实是和自己比的,如果一直去跟别人作比较,那可能不会成长得很好,但我跟自己去比,跟以往的自己去做比较,会发现自己已经达成了以往所期许的所有目标。”
他的坚持从来不是盲目的,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也掌握着努力的方法。
黄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往前走,直到自己想要的远方。
在节目里,带教律师任为的成长经历与黄凯完全不同。任律师的父母都在北大任教,因此他从小在北大的园子里长大,就读北大附小、附中,本科修读北大法学和经济学双学位,28岁就成为了律所合伙人。
因此有人说,黄凯走了28年,才达到了任律师的起点。
当然,他也用了28年,和原本不同世界的人,走到了一个圈子里。
幸运的是,他真的走到了,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他从未辜负过寸寸光阴,他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03
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前段时间,有一个关于职业规划的短视频火爆全网。
视频的主讲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即使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另谋出路。
比如说,初中毕业后就去送外卖,攒够10万元就可以去蓝翔学一门技术,之后前往美国、加拿大一类的国家当蓝领,40岁带着资金回国创业,成为人生赢家。
且不说这样的“规划”是否可行,其中体现出的对于知识和学历的蔑视,就足够人们反思。
如果真的按照这样的规划来执行,就算一个人真的赚了很多钱,也成就了他的事业,但他的思辨能力、高阶思维永远得不到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佛系当作信条,躺平、啃老、摆烂,不愿意付出丝毫努力,的确有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客观原因所导致的。
因为努力的沉默成本增高,人们越来越不认可努力的价值,因而连带着嘲笑还在努力的人。
这个时候,黄凯的出现仿佛一把长剑,划破了蒙在人们眼前的“楚门世界”。
他不是不明白考研有多难,不是不知道找工作有多卷,更十分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有多大,但是他依然愿意用努力去填补自己的空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把期许过的事情都变成现实。
黄凯的经历就好像罗曼·罗兰那句经典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父母做不到永远把孩子保护在象牙塔里,不如让孩子了解世界的参差,看到生活的真相。
而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有所作为、有所追求、有所热爱,才是普通人应有的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