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来聊一个,我一直想说,却有点沉重的话题——
每隔十天半个月,总会在热搜上出现“霸凌”这两个字。
就在刚刚过去的十月,先是湖南娄底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学校遭到同班多名同学霸凌,包括性霸凌,导致孩子下腹和下体疼痛。
事情的热度还没有散去,另一桩又来了!
福建省龙岩市发生了一件性质更恶劣的霸凌事件。一名男生被同学堵到了厕所,被逼着用手指蘸了排泄物,然后在一旁“吃、全部吃进去”的声音里,把手指缓缓放进了嘴里。
不敢想象,这位男孩在做这些动作时心里有多大委屈,这件事又会对他的身心造成多大的阴影。
我相信每天都有太多太多的校园恶性事件,即便微博上一搜一大把,也只是冰山一角。
就像我儿子班的家长群,有一天一位男同学的妈妈愤怒地连发三大段文字,大意是自己孩子多次被同学“开玩笑”式地推进女厕所,并且被反锁在里面不给出来....... 看后真的有点脊背发凉。好在后来听说事情得到了控制没再发生了。
联合国更有一项报告显示: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曾遭受过同学的欺凌。
李玫瑾教授也曾经说过:“校园暴力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因为青春期(小学后期到中学)是孩子暴力行为的高发期。”
校园霸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孩子身边发生着,所以我们如何避免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受害者,以及如果不幸在孩子身上发生的话,我们怎么做不让它二次发生!
01
“被霸凌,不是你的错”
每个爸妈都不想自己孩子成为他人霸凌的目标,那么,被霸凌的孩子是否具有一些普遍的特质?
据《中国教育学刊》通过对15个省市的114290名中小学生和6646名教师大规模数据调查后,得出了一份报告,或许可以概括出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猎物”:
1、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卷入欺凌事件;
2、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校园欺凌发生率相对较高,高中开始变少;
3、内向型比外向型受欺凌的比例稍高,但没有高很多,最容易受欺凌的是那些更极端的性格,比如,“特别自卑”“性格孤僻”“极其懦弱”等;
4、 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卷入欺凌事件;
5、 外貌也是导致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之一。
给大家划下关键词,也就是那些经常独来独往,内向,容易落单的孩子,都是比较容易遭受霸凌的个体。
当然大数据统计不能囊括所有,孩子被霸凌的原因总是千奇百怪的,我问了身边好多小伙伴,他们或许是因为太胖、因为太瘦,因为口吃、甚至因为发型不对,就接连不断地被群嘲。还有很多是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有口音的,家庭环境不太好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等等。
另外,成绩也会成为被霸凌的原因。除了成绩差的孩子在班上会不受待见,成绩太拔尖也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也容易遭遇霸凌。
是不是感觉怎么做都不对?!差了不行,好也不行;太胖不行,太瘦也不行。是的,因为施暴者可能根本不需要理由。
所以,当孩子被霸凌,一定要告诉孩子:
“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毫无攻击点的人,被霸凌,不是你的错。”
“你不用因为被霸凌而感到羞耻。你没有做错任何事,错的是施暴者。”
“施暴者是一群想要炫耀优越感、又想要宣泄压力的“熊孩子”,他们的内心远比你更脆弱!”
02
如果你的孩子被霸凌,
不需要做“好商量的人”,请愤怒!
孩子如果遭遇霸凌,爸妈就要第一时间却解决问题,重重反击,要不然孩子被霸凌的次数只会不断增多,被霸凌的强度也会不断加大!
爸妈不需要斯文、不需要做个“好商量”的人,只需大胆表现出愤怒、对霸凌的“零容忍”。
从过往的所有报道来看,霸凌发生后,最困难的是如何声讨公道,以及获得帮助。
正如湖南娄底7岁小女孩被多名同学霸凌事件中,妈妈在自述中提到,当她第一次去校长办公室讨要说法的时候,校长和老师并没有关心孩子伤势如何,只想着“和稀泥”,尽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二次带着警方一起到学校,要求参与事件的孩子和家长全部到场,但现场只稀稀拉拉来了四个家长,校长也是忙着在众人面前打圆场,主张“赔礼道歉就好了,他们还是孩子,也不能再怎么样做处罚!”
沟通困难,不仅有大环境的问题,也会夹杂着人性的暗面。
作家陈岚在《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中也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美国护士妈妈在上班时被叫到学校,原因是她女儿往一位男生脸上打了一拳。
这位妈妈到了学校后得知,是那位男生先弹了女儿的胸罩肩带,女儿觉得被冒犯了才反击。
可是在对方家长和老师的眼里,他们都觉得“弹肩带”是件小事,打人才是大事。
但是护士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决,她愤怒地喊到:“不算什么?那么你敢去弹一下你女同事的胸罩肩带吗?这算不算性骚扰?”
接着她又警告男孩家长:“我现在就会报警,向警察报告这里有一起性骚扰案件,女孩正当防卫了性骚扰,却被扣留在校长办公室里……”
在护士妈妈的坚持下,男孩和他家长都对女孩道了歉。
试想,如果有这样一位能理解自己,并且会站在自己一边的妈妈,孩子就算不敢自己反抗,起码也会把这件事情告诉妈妈,这样再次受到霸凌的概率也就小了很多。
只有我们强势起来,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孩子才会有勇气对霸凌者say no! 因为这时他们知道,我是有人为自己撑腰的。
03
跟霸凌者的爸妈沟通有几个重要原则
怎么在校方和霸凌者的家长面前去沟通,其实是有几个重要的原则的。
第一个原则,我们不能够单独的跟霸凌者的父母见面,我们的见面一定需要有第三者在场。通常第三者最合适的就是学校的老师。
第二个原则,我们跟霸凌者的家长见面的场所,最好是在学校,在老师的办公室或者校长的办公室,而不是在教室里头,或者是在操场。
这两个原则我们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去恶化事态,不要去让孩子在这个事件当中感受到二次的伤害。
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爸爸妈妈同时出现,如果爸爸不在,也要再多带一两个亲属去。这样能够传递一个重要的讯息:我们全家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当然,有两个人在场,也能彼此相互“帮衬”一下,以及当一方比较上情绪的时候,另一方可以适度冷静,以更和平的方式平衡谈判局势。
另外,如果有条件,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多去学校积极参与家校互动的活动,在学校的公开场合中出现在孩子的面前,现在有很多校方组织的家长分享讲座,以及学校的运动会、春游秋游等活动的家长志愿者,多在孩子的所在集体中出现,能相当于向孩子所在集体宣告:我家孩子是有“靠山”的。
04
娃被霸凌后,一定别忘做“心理疗伤”
最后想说,如果孩子被霸凌,爸妈事后一定要给娃做好“心理疗伤”。
因为霸凌不是普通的打闹,它是一场“恃强凌弱”。所以,遭受到霸凌的孩子,可能会产生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三联》前两天就发表过一个文章,作者作为一个曾经长期遭受霸凌的女孩,今年35岁的她,偶然在同事手机里看到霸凌者的名字,仍控制不住颤抖,疑惑、愤怒,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再次出现在自己身边。
所以,即便结束了外部沟通,对方给了些道歉的态度,爸妈还是需要继续观察孩子的动态,有必要时为孩子找专业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