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海洋大学换帅。
教育部人事司在中国海洋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张峻峰同志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因年龄原因,于志刚同志不再担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新校长张峻峰来自南京大学,此前任该校副校长。
自从2002年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之后,管华诗、吴德星、于志刚等3位校长均是海大“土生土长”。新的任命打破了这一惯例。
公开资料显示,张峻峰出生于1968年,1996年获南京大学高分子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日本京都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化药学及药物递送。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对于海大而言,张峻峰的到来,值得期待。
一是,能为学校带来新的资源,提升实力,并有助于化解“近亲繁殖”现象。一所高校的主要领导者,从本校成长、选出,具有优势,但长期看也有一些弊端。外来新人,通常超脱一些,没有历史的纠缠,能注入新气象。当然,要有一个熟悉工作的过程。
二是,有望对海大建设医学院产生很大帮助。
在南京大学工作时,张峻峰协助校长分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规划与建设工作,负责财务工作、招标工作、学科学位点建设工作和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同时,他还兼任过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
医学院是近年来海大急切想建立起来,弥补办学短板的一块心病。
在985高校中,海大经常被称为“末流”,坊间及很多海大人认为,缺少医学院是重要原因。
这两年,建设医学学科和医学院频频出现在海大的规划中。
去年5月,时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西海岸校区校园规划及事业发展规划,参会人员就西海岸校区后续建设重点及时序、地下通道建设、后勤员工宿舍建设、医学院建设等进行交流。此前一年,谋划发展医学被写入《中国海洋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曾分管过学科规划与建设,并出任过医学院院长的张峻峰,如果有意愿推动海大医学院建设的话,无论是经验还是资源,算是相当理想的人选。
除了医学,海大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在学科建设上,海洋类专业之外,人文等学科偏弱,亟待补强。
在经费保障上,亦需要提升。今年教育部公布的75所重点大学预算经费,海大以53.86亿排名第50位,比位于东北的东北大学少13亿,也远远落后于西北的兰州大学。
如何与经济大省山东和经济强市青岛实现共赢,是海大要认真思考的。
与此同时,海大即将迎来较为激烈的业内竞争,近年来多个沿海省市宣布筹建海洋大学。
最积极的当属深圳,斥巨资建设深圳海洋大学,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
今年6月30日,深圳海洋大学(一期)项目动工,总投资60.53亿元。预计2025年7月一期工程部分建成投入使用,2026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还有厦门,去年11月18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高水平职业教育类型海洋大学建设。
而作为当下海洋领域老大的高校,中国海洋大学必然成为对标的目标,以及引才的重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