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发现:孩子成长中有个“黄金7年”,错过想补救也来不及

随着孩子长大,当父母的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以前的每一步的成长,每一次教育都在为孩子现在的样子做准备,打基础。

也就是说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决定了他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耶鲁大学研究发现,孩子7岁之前,是一个非常珍贵的黄金时期,也可以叫作“黄金7年”,在这个阶段接受的教育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智商、人格和心理健康,尤其是这3点,如果没有在“黄金7年”培养好,后面想补救都来不及。

1、智商的黄金期

哈佛大学儿童行为学家理查德教指出:孩子的大脑在7岁之前会经历两次黄金发育期,如果父母能根据大脑的发育规律,抓住机会正确引导,就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如果错过,将是终身遗憾!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发现,孩子3岁之前,每秒钟可以建立700个神经元的连接,这个阶段,宝宝认识越丰富,大脑神经突触越发达。

在5-7岁时,大脑开始对神经元精雕细琢,不常用的神经突触会逐渐退化或断裂,经常用的神经突触会成倍增加,变得更敏锐。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对大脑给予更多的刺激和指导,孩子的大脑就会将优势的部分留存住,变得更加聪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这段时期,年轻的父母没有足够的耐心,工作忙没有充裕的时间,就导致很多孩子被丢给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结果孩子的发育就会出现严重障碍,比如语言发育迟缓,躁动,消极被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同时,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互动,孩子会感到无聊,大脑神经就会停止发育,孩子就会变得迟钝,易走神,各项能力发育迟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安全感的黄金期

孩子骄纵偏激,孤僻自卑,尤其到了青春期后,和父母隔阂很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在头7年,没有建立好安全感。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被丢给老人,表面看没什么问题,可是随着孩子长大,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和自己不亲了,他们从小缺少父母的爱,对父母既有情感的渴望,又有陌生的恨意,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而这种隔阂有的会延续一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误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

当孩子伸手要抱抱,喜欢黏着妈妈,家长认为孩子过分黏人,独立性太差,甚至刻意躲避孩子的肢体接触;

当孩子嚎啕大哭,撒泼耍赖,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愤怒地呵斥孩子,甚至暴打一顿;

当孩子想要爸爸妈妈陪自己搭积木,玩游戏,家长会感到厌烦辛苦,将孩子丢给电子产品,或者假装陪玩,实则坐在一旁刷手机。

结果,他们的情感得不到回应,真实需求被忽视,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意,冷冰冰的回应会导致孩子封闭内心,情感冷漠,对他人的反应过分敏感,安全感缺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性格的黄金期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未来人生的走向。

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卡斯比教授指出:3岁幼儿的言行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家长引导过渡得好,会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反之,孩子可能会在性格、心理上出现很大的缺憾,面临更多的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溺爱,孩子骄纵蛮横,不讲道理;

父母忽视,孩子冷漠不合群,情商低;

父母性格不稳定,一点就着,孩子同样喜怒无常,容易将别人当作情绪的垃圾桶;

父母过分偏执,态度强硬,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懦弱,容易钻牛角尖。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尤其是7岁之前,孩子的性格被父母的教育影响改变,7岁之后基本上就定型了,再想改变,会很难很痛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提出,孩子们在3岁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一些习惯,一旦形成习惯,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而这些习惯会决定孩子将来的行为,影响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各个方面。

孩子越小,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影响越深。

正如《刚刚好的回应》这本书中所讲的“作为照料者,你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你与孩子朝夕相伴,你在为培养下一代做出最直接的贡献。”

7岁之前,父母的教育就是在孩子的身上埋种子,而7岁之后,这颗种子就开始在孩子身上慢慢成长发芽。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