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位粉丝小伙伴的职业规划案例分析,她跟我说道:
“我是女生,今年26岁。家乡在西南地区的一个县城。原生家境一般,属于不能帮衬太多,但不会是累赘的那种。
目前研究生在读,明年研究生毕业。走的是保研,和在职差不多,前三年在签约学校服务,第四年回学校,但毕业证属于全日制研究生。
我目前所在的这所高中,在北方的一个县城。完成这学年的教学工作,就已经教书三年了。之后会回学校再读一年。
如果留在现在的学校,就是在编老师;如果不留在现在学校,就需要重新找工作,编制会取消,工龄也取消,就是一个普通应届毕业生。
我的男朋友29岁,部属免费师范生,已经工作六年。我们恋爱快两年,平时几乎没矛盾。我们两人都在同一所县城高中教书,每天的生活很简单。
在这个县城里工作,利弊都有。
好的一面:
我和对象都是高中有编制的老师,在这儿有房有车,有点小存款,吃喝不愁。双方家人也都好相处。他没有不良习惯,两人相处,三观也比较合,日常在外人看来是比较美好的。
比较在意的一面:
1、县城发展局限,工资水平有限,两人加起来1万出头。
2、该校工作压力与外校相比,工资少,但事多。
3、这段工作结束之后,我马上也研究生毕业了,自己应该能找到比这个工资更高的工作,但需要放弃现在的一切。
4、他是本地的,这里是北方高考大省,非常卷。我是外地的,我们那边高考压力小,相应的教学压力也小点儿。
我认为他是男的,教学能力高,带班好,毕业学校也好。找工作比我一个适婚女性要容易。但我是女的,有应届身份。不过求职市场,我肯定不如他。
对象却认为:
1、两人再进公立,都比较难,只能进私立。
2、认为私立不稳定,以后可能面临中年失业。
而我认为,私立的工资是公立的两倍左右,且再换的学校压力肯定比现在低。因为我想换到别的省份。北方的县城高中,压力真的很大。
3、他认为在这儿有人脉,会轻松点儿,换地方会一切归零,不好。
我对象比较着急结婚,总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我会和他结婚,但希望能稍微晚一点,并且换个地方工作。而她希望我早点和她结婚,并且可以在这里再工作几年。
这就是我们俩之间目前的矛盾。他不太自信,不相信我们可以一起找到不错的工作,而我想逃离这里,虽然我也对未知有点担心。
但是相信再换工作不会更差,因为身边这样的例子也有。如果在这儿,我确实会被照顾得不错,除了不喜欢这里的压力和低工资,其他都还行。
我是高中理科,他是高中文科教师。我带的是普通班级,他所有班型(从最差到最好的)都带过。他是2017年开始工作的,今年刚评上一级职称。
他的所有关系,都在现在这个县城。我虽然不是独生女,但原生家庭不会是我的累赘。
我比较想去我们家乡省的省会城市,如果没有适合的话,去别的二线城市也行。因为家里比较亲的,基本现在都在西南的省会城市,比较想在省会城市生活扎根。
他在这里做班主任比较辛苦,一般早晨五点半就要起床,一周起六天,平时还要看班,个人时间较少。
我比较希望自己的工作是向上成长,并且想生活在城市里。这个县城,离市区开车要两小时,有点远。
我倒是不怕忙,也比较喜欢研究教学相关的事情。比较希望自己能在专业道路上走长远一点。
而且这里关系网太复杂了,很小的事情都要找关系。我对象有点这种关系网,但也不大,所以也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男友现在倒也不那么坚持留在这里。一方面我亲人在西南的省城都生活得越来越好,大家原来条件都一样,靠慢慢努力和改变,工资水平有了质的改变。大家年龄差不多,他也感受到了差距。
我男友也知道在这里的局限性,比如工资、医疗、教育。但他就怕放弃编制,没有稳定的生活,如果干别的,不能长久,被辞退了,家庭生活怎么办,这是他害怕的。
他一直给我说,想在这里再干点别的生意,挣挣钱。但我看不到我们有在这里挣钱的能力,因为这个县城比较小,很多生意都做不起来。
我们的目的就是在一起,然后有个更好的生活。但我们对实现的方式看法不太一样。并且都只能影响对方,但很难彻底成为对方希望的样子。”
今天,我就借回复这位小伙伴的机会,跟大家说一些我的观点和思路,供其他类似处境的小伙伴们参考。
我先说最终结论:建议你在当前县城再干多半年,明年你研究生毕业之后,离开这里,去更大的城市发展吧。长期发展的城市,首推你提到的南方二线城市,其次再考虑你们家乡省城。
从大的方向上来讲,你对长期职业发展的想法基本上是对的,你男朋友的想法相对较为保守、传统一些。
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所以自然就导致职业生涯也越来越长。以前那种“一项技能吃一辈子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代人就不说了,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在长达40年左右的职业生涯里,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稳定的工作的,体制内工作也包括在内。
这里所说的稳定,不是说工资收入上的稳定,而是指具体生活上的稳定。
除了那些原生家境特别优越和终身不结婚的人,可以暂时维持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其余所有的人,都不可能有绝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所有稳定,都是相对的。
以后能真正带给人稳定生活的,并不是工作本身,更是与编制没多大关系,而是多样化的知识体系、稳定的综合能力、较高的认知水平。
自然,你的男朋友担心离开体制、放弃现有的编制很可惜,甚至担心以后就再也没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这个其实大可不必。
时代的大方向其实是确定的,社会的脚步也是不会停止的。你我只是社会这台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而已。个人的努力方向,只有顺应了时代大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才可能有更多的职业上升空间,生活才可能越过越好。
胳膊(个人)肯定是拧不过大腿(社会)的,这个道理,即使是普通老百姓都很清楚。
你们俩毕竟都还年轻,又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只要稍微勤奋一点,肯反思、肯吃苦,多拓宽知识面,多学习一些新技能,即使放弃现有体制内工作,去了更大的城市,也并不会过的很差。
我优先推荐你们去XX发展,是因为那里属于二线城市排名靠前的,起码属于全国排名前十的城市。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的机会,都比你们双方的家乡要多一些。
不过如果要考虑可利用的人脉,以及离父母近一些、方便照顾父母的话,你家乡那边的省城也是可以其次考虑的。
为了能快速稳定下来,无论去XX还是你家乡省城,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肯定是大型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的编制,你明年毕业之后,也可以试着考一次,但我这边建议考一年考不上,就可以放弃了,不要对编制有太多执念。
我之前的作品中也讲过,在国家经济没有下一次大飞跃(至少得40年以后)之前,学校教育基本上就已经是夕阳产业了。
所以,我一般不建议年轻人在学校教育范围内工作一辈子,因为毕竟职业上升空间不大,上升机会不多。
因此,不管你俩的工作是从公立还是私立学校起步,都建议你们俩把学校教师这份工作,当成是一个职业生涯的前期过渡性工作,趁年轻,积极地、尽早地朝其他方向转型。
肯定不推荐你们俩在公立或私立学校里面干一辈子。
转型的大方向,或者说最终去处,肯定是自主创业这个方向。但这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年累月、持续不断的反思、学习和努力,才可以做到。
像你男朋友已经在公立学校干6年了,如果工作态度比较认真的话,也基本上把制度范围内的工作干明白了。其实已经可以开始考虑下一步转型的事了。
不过,如果你们俩要换城市的话,我建议去了下一个新的城市之后,在下一份工作岗位上,认真至少干个两三年,再慢慢布局下一步转型的事不迟。你男朋友可以脚步稍快一些,你可以略慢一些。毕竟他的工作年限长。
不要过分留恋县城那份编制,没那个必要。如果你们俩按照我说的方向,去努力至少十年的话。十年以后,你们的体制内同龄人,反而会羡慕那时的你们。
总之,还是那句话,趁着还年轻,趁还没有结婚生子,能转型早点转型,该奋斗就早点奋斗。
不要对教师编制过分抱有执念,更不要早早选择半躺平的生活,享受短期的安逸和稳定。等到四五十岁,在体制内进退两难时,那时再后悔就有点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