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指定了课外阅读书籍版本,却让家长好纠结

前几天,老师在家校群里发了一段文字和一张图片,内容是为推进阅读由老师带着孩子们在线上共读两本书,让家长们按照图片上的要求准备好书,指明出版社和版本需要和图片上一样。作为家长的我第一时间去网上搜索下单购买,结果一搜索,却让我有点懵,与入学初被要求统一购买的包书皮不同,这两本阅读书的购买让我开始困惑起来。

仅凭搜索书名,两本书在主流电商网站上首屏显示的月销量在100至1000多皆有,版本有数种,店铺以比较知名的大型网店为主,个人型卖家店铺很少,算上优惠券,单本8-15元左右,两本买下来25元左右,但是一看书籍封面图,并不是老师发的海报里的那个版本。

可能是电商购物个性化算法机制的原因,我在手机上划了好几屏,才找到了老师发的图片上的那个版本,出现零星几家店铺,销量不多,价格是其他版本的2倍多。但是其中有一家店的销售数据竟然显示有2万多人购买,实在让我惊叹不已。我点击进去一看,映入眼帘的商品图片上赫然写着“老师推荐图书”,再点击评论查看,很多买家的评论写着学校让买的发的这个链接,价格有点贵。这家成立于2022年6月的网店,所售商品都标注着“老师推荐用书”,其中销量前六的是套装书籍,购买量在1万多至3万多。仔细在其商品详情页查看,发现原来这些书籍都是一些学校一至六年级老师推荐图书,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书目是外国作品涉及翻译版本。这些书籍其他出版社的价格通常只有它的三分之一,知晓这些后难免会让人不忿。

如果从版本角度,其他版本与老师指定的版本有很大差异的话,我们遵从老师指定版本倒也无可厚非,但我从商品详情页做了对比,发现指定书的作者是中国当代的作家,我能看到的只有出版社的差异,至于具体内容的差异,根据没有涉及翻译和内容删减等问题,我推断差异不大。

我把疑惑与一位同级家长交流了下,他说自己班是家委会统一团购的,价格是我看到那家有2万多人购买的四分之一。我打开这位朋友发过来的另一家电商平台的链接一看,那明显是盗版的。顺势一搜索,发现这两本盗版书出现在手机首屏的价格和销量相当惊人,这些商家的销量基本在3000-7000多单,商品的封面也写着老师推荐还赠送导读单。我想起之前外甥中考时,他老师给他们下发了名著导读单让他们背诵,至于那些要读的名著他是一本没读,这样的举动完全背离了阅读的初衷。从销售数据可以推算出,有数万名买家购买了那套盗版书,这真让我瞠目结舌。

一边是数万人在购买高价的正版,一边是数万人在购买低价的盗版,如此分裂的局面或许是当下消费场景的一种缩影,混杂着主动与被动。

如果不考虑出版社版本,仅从书名来决定购买的话,家长们是会优先正版低价选项的,但是如今若选择指定出版社的版本,则势必是正版高价,一部分家长迫于老师要求带到学校检查选择了指定的版本,一部分家长因嫌弃高价选择了购买低价盗版的版本。从搜索到的电商销售数据来看,如果老师在书目的选择上更开放些、不局限于某家出版社的话,可能不会顺势滋生出如此规模的盗版,也不会导致一家书店只售卖学校推荐书目。

最终我在不愿购买盗版又不愿去买那高价版本的纠结后选择去图书馆借了,所幸图书馆库存还有。课外阅读更多是受自我情感需求驱动,在选择书目时,需要的是建议性参考,而不是教科书式的统一性任务。对于学生的“减负”整顿管理不能只限于教培机构,课外书目、教辅书籍市场的混乱也需要及时科学地进行管理。

(作者系文化行业工作者)

王露露

责编 温翠玲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