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帖子,说新学期江苏学生被强制躺平了。
(截图来自小红书,下同)
我看了两遍,还以为自己看错了——这到底减没减啊?
再看评论区,留言“这居然叫躺平?”的最多。
姑且就叫“躺平”吧,那躺平前是怎样的呢?
据说初中就没有双休,每天有晚自习;
高中每天6点半到10点半,每周只放半天,节假日拦腰砍半。
要知道在北京海淀,初三学生都是下午4点左右放学;高一高二也是双休,到高三才能与“躺平”的江苏对齐——
原来北京一直在躺平啊——直到高三才被叫醒。
不行,我得拿这个教育教育花生。没有比较,就没有幸福。
然而,现在北京小孩都不吃受苦教育这一套,家长提隔壁的衡水都能碰一鼻子灰,别说更远的江苏了……
再说高考招生按省分配名额,每个省都只是内部卷,因为比拼的是省内排名。高考的本质就是获取一个官方盖戳的孩子省内名次。明白人就不会和其他省比,除非自己想举家搬迁。
身为海淀老母亲,体感上北京也很卷,只是卷的方式和江苏很不一样,不是卷作息,而是卷头部学校、卷效率和效果。
头部学生在比拼智商、竞赛、科研、特长、课外活动、清北冬/夏令营…… 看起来云淡风轻,游戏娱乐运动啥都不耽误,还能提前拿到七八个名校offer。普娃只能远观难以接近。
看到最卷大省的“躺平”,从情感上,觉得这种“县中模式”学习方式真的要改一改了。都什么时代了,还在比拼谁耗时长谁读得苦,这和古代科举制度又有什么不同?
但从理智上,又觉得学校和家长之所以选择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问题不在于时代需要什么,而是乌泱泱人群里给不给你机会——根据学历给机会仍然是最方便的。
学历和工作相连,工作和生活相连。为啥好多企业招人非得985211,并不是因为这份工作非得92毕业生来干,而是因为投简历的太多,必须得设个门槛否则都筛不过来。
所以,按照目前国内75%左右的大学升学率,仅仅是上个大学已不值得这么卷,上个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卷的根源,决定了孩子未来简历好不好投。
现在家长说的想让孩子上个大学,其实大学的含义已经变了——就先别提录取率极低的985,至少让孩子上个一本吧。这样一来,升学率就直接拦腰砍半。
我找到了去年的各省一本率数据,大家看一下就一目了然。
(数据来自网易数读)
从这张表来看:
比起其他省,北京学生上一本的确会容易很多,但是仍然会淘汰一半以上的孩子。所以完全躺平也很难做到,至少要力争中游以上。
最惨的是江西、广西、湖北和广东,一本率都低于16%,的确很难,抱抱你们。
所以如果你想减轻孩子上一本的阻碍,弄个重庆上海天津的户口,是值得考虑的一条路子。
为啥没说北京呢?因为北京户口太难,至少提前二三十年规划。就比如说我吧,30多年前,我就卷高考抛弃美丽的家乡卷成北漂,卷大学成绩卷成前1%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央企。要不是这样,连不少在北京呆了30年的大学同学都没拿到北京户口,孩子还得回原省份中考高考。
(下班时分在北京地铁口排队坐5号线的人群)
出人意料的是,江苏省一本率居然名列前茅!按理说不需要这么内卷,需要卷的难道不应该是几个垫底的省份吗?为啥他们都没刷太多存在感呢?
所以我也没建议大家考虑江苏户口,因为太卷了。如果你不是那种爱卷能卷的人就别折腾了,要卷也得卷得过当地人。
细想一下,江苏省一本率领先倒也正常。省属211、省属双一流以及省属一本院校,一般招生计划都会倾向本省。而江苏省优势明显,拥有11所985/211院校、16所双一流院校和众多优质一本高校。
那为啥是江苏省成为全国卷王?而不是江西广西?
难道江苏属于“自来卷”——自古以来就有爱读书卷学习的传统,还是说本身就是崇尚奋斗的民族?
姐妹们,江苏为什么这么卷,谁能告诉我答案啊?谢谢各位。